菩萨蛮(其二)

画罗宫烛颦妆瘦。钿蝉凄咽还依旧。屧响惯经行。

风廊误叶声。鸣琼空约步。临水鸾羞舞。

单枕绣檀温。梨花深掩门。

形式:

鉴赏

这首《菩萨蛮(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陛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宫中女子独处的凄美画面。

首句“画罗宫烛颦妆瘦”,以“画罗”点明女子所穿之衣料华美,而“宫烛”则暗示其身处皇宫之中。女子的面容因愁苦而显得消瘦,一个“颦”字生动地刻画出她眉头紧锁的神情,流露出内心的忧郁与寂寞。

“钿蝉凄咽还依旧”一句,以“钿蝉”这一装饰物象征女子的精致与哀愁。即使在这样的装饰下,她的声音也带着一丝凄凉,但仍旧保持着原有的哀婉情调。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无生命的钿蝉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屧响惯经行。风廊误叶声。”描述了女子在宫中行走时的声音,以及风吹过廊道时偶然传来的落叶声。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仿佛让人能听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寂静。

“鸣琼空约步。临水鸾羞舞。”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孤独与羞涩。她似乎在与自己的影子对话,试图在水中找到自己的倒影,却因羞涩而不敢真正起舞。这里的“鸣琼”可能是指女子轻盈的脚步声,与“鸾”(传说中的神鸟)形成对比,强化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单枕绣檀温。梨花深掩门。”最后两句将场景推向了更加私密的空间——女子独自一人,躺在绣着檀木图案的单枕上,周围是深掩的梨花门。这不仅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宫中女子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理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收录诗词(138)

俞陛云(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三)

珠灯红孕相思句。相思有翼还飞去。黄竹赠湘君。

江干双泪痕。华鬘天自碧。抱定怀中月。

愁压采旄低。洛川归路迷。

形式:

金缕曲.勃海遇风,翼晨舟抵大沽口,潮退阻沙,乘渔艇泛海至塘沽,已夜午矣

转舵芝罘侧。蓦西风、欢催飓母,横吹海立。

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

高涌自、潮头轻掷。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

喜夺命,蛟龙窟。神沙衣带横天末。

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

荡双桨、前无空阔。

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

踏芒屐,痕犹湿。

形式:

高阳台

崎岸无人,乱山如梦,重来尽耐思量。

乍展情芽,娇憨骑竹年光。

关河未识天涯远,只难禁、酸沁回肠。掩离觞。

忍泪低鬟,已湿罗裳。

嘘寒问煖寻常语,到临岐嘱付,垂老难忘。

小坐迁延,一双人影斜阳。

卅年绮恨飘风过,剪秋灯、谁话沧桑。向横塘。

淡月昏烟,独雁回翔。

形式:

绮罗香

淡欲生阴,去还成恋,凝望天涯迟莫。

翠舞珠酣,肯为朱门少驻。

下芳砌、蝶暝重帘,倚荒戍、雁沈寒浦。

借枝头、馀煖无多,栖鸦啼梦玉京路。

江城哀角自奏,剩有片帆红闪,苍凉归渡。

一抹残山,映取倦妆眉妩。

伴孤影、知有谁来,写閒恨、了无著处。

乍销凝、换却黄昏,月娥凄共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