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

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

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

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

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

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比起花朵,它像吴宫初开时,绿叶围绕着红花排列。
想笑又含羞,默默无言,只有那倾国倾城的美丽。
翠绿的叶子如伞,书签上刻着旧日的赏识,那些美好记忆怎能再回想。
天香融入露水,清晨衣裳湿润,是谁在整理呢。
最喜欢的是那如玉的花瓣,其中一朵曾在扬州被吟咏。
华丽的屋宇中,金盘中的花还未凋零,但春天已随着燕子飞逝。
最怀念的是往昔,在沈香亭北,满是春风的遗憾。
酒醉时无需询问,深夜花儿沉睡,香气清冷。

注释

翠围:绿叶环绕。
红阵:红花排列。
倾城:形容女子极美的容貌。
牙签:古时书签,此处指书籍。
沈香亭北:历史上的名胜,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花睡:形容花儿在夜晚静谧的状态。
香冷:香气清冷,暗示夜晚寂静或花儿凋零。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白牡丹为题材,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感慨与情感。"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开篇便将白牡丹比作吴宫中的华丽景象,绿叶如翠帷,花朵如红阵,展现出牡丹的艳丽和富贵气派。

"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牡丹以人的情感,写出了它含苞待放时的娇羞和矜持,倾城之美难以言表。接着,词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暗示了对往昔赏花雅事的怀念。

"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进一步描绘牡丹的清香与清晨露水的交融,烘托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下片转而抒发对牡丹命运的感慨,"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表达了对白牡丹在扬州被吟咏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通过华屋与燕子的对比,寓言人事变迁,春天已逝,牡丹虽美,却无人欣赏。最后,词人以"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收束,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春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以醉酒来逃避现实,不愿面对花落春去的凄凉,以花香的冷清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回味。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重九席上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

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

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

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

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

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用韵答傅先之

君诗好处,似邹鲁儒家,还有奇节。

下笔如神强压韵,遗恨都无毫发。

炙手炎来,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

丁宁黄菊,未消勾引蜂蝶。

天上绛阙清都,听君归去,我自癯山泽。

人道君才刚百炼,美玉都成泥切。

我爱风流,醉中颠倒,丘壑胸中物。

一杯相属,莫孤风月今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赠夏成玉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

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

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馀花别。

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娥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

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

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