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灯篇

帝握千秋历,天开万国欢。

莺花周正月,灯火汉长安。

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

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五都万宝集燕台,航海梯山人贡回。

白环银瓮殊方至,翡翠明珠万里来。

薄暮千门凝瑞霭,当天片月流光彩。

十二楼台天不夜,三千世界春如海。

万岁山前望翠华,九光灯里簇明霞。

六宫尽罢鱼龙戏,千炬争开菡萏花。

六宫千炬纷相似,星桥直接银河起。

赤帝真乘火德符,玉皇端拱红云里。

灯烟散入五侯家,炊金馔玉斗骄奢。

桂烬兰膏九微火,珠帘绣幌七香车。

长安少年喜宾客,驰骛东城复南陌。

百万纵博输不辞,十千沽酒贫何惜。

夜深纵酒复征歌,归路曾无醉尉诃。

六街明月吹笙管,十里香风散绮罗。

绮罗笙管春如绣,穷檐蔀屋寒如旧。

谁家朝突静无烟,谁家夜色明于昼。

夜夜都城望月新,年年郡国告灾频。

愿将圣主光明烛,普照冰天桂海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冯琦的《观灯篇》描绘了皇帝统治下的盛世景象,以及元宵节时长安城的繁华热闹。首联“帝握千秋历,天开万国欢”展现了皇家权威和天下共庆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莺花周正月,灯火汉长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元宵节灯火通明的壮观场面。

“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强调了节日的喜庆和国家的富饶。随后,诗中列举了各地进献的珍奇异宝,如“白环银瓮”、“翡翠明珠”,象征着四方来朝的繁荣景象。

夜晚,“千门凝瑞霭,当天片月流光彩”描绘了华灯初上的辉煌,而“十二楼台天不夜,三千世界春如海”则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京城的繁华和节日的欢乐。诗人还写到皇宫内“六宫尽罢鱼龙戏,千炬争开菡萏花”的奢华景象,以及长安少年的豪放生活。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社会的不平等,“穷檐蔀屋寒如旧”暗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贵族的奢侈形成对比。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帝圣明的期盼,希望他的光辉能普照百姓,寓意着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向往。

总的来说,《观灯篇》是一首描绘明朝元宵节盛况的佳作,既有宫廷的奢华,也有民间的欢乐,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收录诗词(73)

冯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

南为鹞,北为鹰,侧目下视烟光凝。

梁间燕雀何足问,鹏雏不敢当风棱。

一夜春风春草绿,纵化为鸠犹带目。

九霄翮铩气不折,独敛霜拳向空谷。

炙手自热君自寒,批鳞容易骑虎难。

山中猛虎犹自可,江上短狐射杀我。

形式: 古风

结交行怀于谷山年伯兼讯侯将军

呜呼!结交难结心,无论廊庙及山林。

下里浮沉世事浅,中朝出入人情深。

二十年来与公厚,倒屐倾筐无不有。

亹亹清谈曲席前,沉沉夜酌疏钟后。

有时联骑游郊衢,谁相从者葛与朱。

侯生亦自有侠骨,酒酣击缶歌呜呜。

远从京华望丘壑,迥如樊笯思寥阔。

一朝客散长安邸,千林万点从风落。

朱君窜,葛君死,贵阳老将亦归里。

齐鲁天青两少微,并驱中原与公耳。

尚书舄学士鱼,岁云暮矣公何如。

安得朝廷新事少,渐看社稷旧人疏。

公别长安能几载,故侣心期复谁在。

里中何人与同调,公近岱宗仆近海。

丈夫岂必长垂绅,羡公有笔如获麟。

城边黄石应知我,海上青山不负人。

问余山中何所有,冶湖一曲竹十亩。

有山有水复有酒,公能命驾一来否?

形式: 古风

燕然行

石粼粼,草斑斑,边城五月如秋寒。

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

燕然山下临大虏,旁有两人相对语,握手长叹泪如雨。

一人自言出门时,床头妻子牵衣啼。

桁上无襦釜无糜,君今早出何时归?

且复牴泪一慰之,投剑仰天自叹欷。

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

闻说派尖丁,复道散夷马。

已知饥寒弃原野,仓皇骨肉忍相舍。

一人欲语还嗫嚅,回头看有行人无。

一从互市不备胡,但备将军营内呼。

营内呼,何时已,君亦大从容,复欲念妻子。

奔走无小休,何暇问生死。

中夜归来且自喜,宁知明日复尔尔。

丈夫生死会有时,恨不一死骄胡垒。

仓卒有语难具陈,不敢久立当通津。

夜来同望关山月,应照关前洒泪人。

形式: 古风

送见素业师南还二首(其一)

灞水遥伤别,燕山独送行。

弹珠元自误,抱玉竟谁明。

抚己虚疑梦,逢人怯问名。

报书稀不到,沾洒望神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