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芙蓉驿

凤皇山下芙蓉驿,零落残碑半蚀苔。

黄鸟有时穿户过,青山无数摺溪回。

麦秋天气半明暗,蚕月人家忌往来。

俯仰十年如梦耳,旧题剥落已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凤凰山下的芙蓉驿,破败的石碑上青苔斑驳。
黄莺偶尔穿过门户飞过,青山环绕着溪流曲折蜿蜒。
麦收时节天气阴晴不定,养蚕人家忌讳陌生人来往。
俯仰之间,十年光阴如梦,昔日题字已剥落满是尘埃。

注释

凤皇山:指具体的山名。
芙蓉驿:古代供行人休息的驿站。
半蚀苔:指石碑被侵蚀,长满了青苔。
黄鸟:泛指黄色羽毛的鸟,如黄莺。
穿户过:穿过门户飞过。
麦秋: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
半明暗:形容天气阴晴不定。
蚕月:指农历四月,蚕开始结茧的时候。
忌往来:忌讳陌生人来往。
俯仰:抬头低头之间,形容时间流逝。
剥落:脱落、磨损。
尘埃:灰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凤皇山下芙蓉驿的荒凉图景。开篇“凤皇山下芙蓉驿,零落残碑半蚀苔”两句,通过对古驿站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这里的“零落”二字,形容了驿站的破败,而“半蚀苔”则暗示了岁月在石碑上留下的痕迹。

接着,“黄鸟有时穿户过,青山无数摺溪回”两句,诗人通过黄鸟的穿行和青山溪流的曲折,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自在的情境。这里的“黄鸟”,可能象征着自由和生灵的活力,而“青山”则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随后写道:“麦秋天气半明暗,蚕月人家忌往来。”这两句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以及人们对于特定时期活动的禁忌。这里的“麦秋”指的是麦收的季节,而“蚕月”则是指养蚕的时期,这些都是农业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写照。

最后,“俯仰十年如梦耳,旧题剥落已尘埃。”诗人回顾过去十年的光景,如同一场梦境一般,而“旧题剥落”则是对过往岁月留下的痕迹和记忆的描绘,它们已经被时间磨灭,变得模糊不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的生命轨迹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宿奉圣寺下

幽事随人撰,兹行亦屡逢。

饭多依钓艇,宿喜近僧钟。

野水连秋暝,溪烟急晚舂。

诚斋题石老,细读得从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宿耕舍

题诗藓壁墨花新,俛仰之间迹已陈。

检点不同今老大,受持只是旧清贫。

蓬蔂笠渍班班雨,荷叶衫枯蔌蔌尘。

枉废春锄成底事,重来惭见耦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友人

面熟青山亦故人,霜逢肯负月粼粼。

如闻行李且家住,未必梅花知路贫。

荠老自堪供野饭,罾寒谁与鲙溪鳞。

商量只有归耕是,不料归耕也误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吕宗卿

昔我林皋麋鹿姿,云胡今我复来思。

舟行严濑多逢雨,山识吾宗少有诗。

风月厌谈当世事,乾坤独与古人期。

西湖烟水春无恙,坐想梅花圣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