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夜色灯痕忽满楼,又闻儿女说牵牛。

余情尚袅人间世,残暑初回天下秋。

坐惜景光驰巧匠,一凭浩荡忆灵修。

风怀孤尽行将老,不分平居此夕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夜晚的灯光忽然照亮了整个楼房,又听见年轻人谈论着牵牛星的传说。
我心中的情感依然在人世间飘荡,初秋的暑气渐渐消退,天下已进入秋天。
坐着感叹时光如巧匠飞逝,借这广阔无垠的景色怀念远方的爱人。
随着岁月流逝,我感到孤独之情更甚,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此刻也充满了忧愁。

注释

夜色:夜晚的环境。
灯痕:灯光的痕迹或景象。
儿女:年轻人,这里可能指恋人。
牵牛:古代星宿名,与织女相配,常象征爱情。
余情:剩余的情感,未消逝的感情。
袅:形容情感缠绵不断。
残暑:初秋的炎热。
景光:景色和光线。
巧匠:比喻时光的流逝者。
浩荡:广大无边。
灵修:对远方爱人的昵称或敬称。
风怀:指情感、情怀。
孤尽:孤独至极。
平居:日常生活。
愁:忧愁,哀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时分,灯光照亮了整个楼阁,诗人听到周围的人们谈论着牵牛织女的传说,引发了对往昔情感的回味。"余情尚袅人间世"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缠绵和对世间人事的感慨,"残暑初回天下秋"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由夏入秋,带来一丝凉意。诗人感叹时光如梭,美景如巧匠所造,却无法留住,只能借此景致怀念远方的爱人("忆灵修")。最后,诗人以"风怀孤尽行将老"表达自己年华渐逝的孤独感,而"不分平居此夕愁"则揭示了即使在平凡的夜晚,也难掩心中的愁绪。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体察。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一七)

本体无生,诸尘幻成。白发雪漫顶,青瞳秋在泓。

妙触出碍,机用超情。珠走不留影,谷虚还应声。

默默坐寒唯自照,天无四壁月三更。

形式: 押[庚]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八二)

太行之雪春不消,黄河之月夜更饶。

家风许清白,身世自超摇。离微器重,出没机调。

光燄波澜俱满净,珊瑚林树涨高潮。

形式: 押[萧]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九十一)

情谓之外兮言路那通,形壳之外兮模画那同。

一方明有月,万簌啸而风。其应而妙,其用而冲。

图星之拱兮周罗而北,流水之向兮曲折而东。

形式: 押[东]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二八)

眼横鼻直,气清骨寒。

手眼外应金篦快,身心内照玉壶宽。

机丝交织兮春华蔟蔟,与物齐平兮梦蝶团团。

性习林泉,身心信缘。长虹敛雨,照雪倚天。

头头物物随宜说,刹刹尘尘各住禅。

妙触出碍,幻成自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