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漱玉

一派潺湲迸石溪,直疑寒碧练玻璃。

百川流去须归海,万籁喧来有定时。

桥接丹山横夜月,柳笼碧草拂晴曦。

吟庐此去虽相近,争似閒鸥立渺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条溪水潺潺流过石头,仿佛寒冷的绿色像玻璃般明亮。
所有的河流最终都会流入大海,万物的喧嚣也有它固定的时候。
桥梁连接着红色的山峦,横跨夜晚的月色,柳树笼罩着碧绿的草地,迎接清晨的阳光。
虽然我的居所离这里很近,但怎能比得上悠闲的鸥鸟在广阔的水面自由自在。

注释

潺湲:形容流水缓慢流淌。
迸:突然涌出。
寒碧:寒冷而清澈的绿色。
练玻璃:像玻璃一样透明的液体。
百川:众多的河流。
万籁:各种声音。
喧来:喧闹声传来。
定时:有规律,定时出现。
丹山:红色的山。
夜月:夜晚的月亮。
晴曦:晴朗的早晨阳光。
吟庐:诗人的居所。
争似:怎能比得上。
閒鸥:悠闲的鸥鸟。
渺瀰:广阔无垠的水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一派潺湲迸石溪"写出了溪水从岩石间流淌,声音清脆,仿佛玻璃般的寒碧。"百川流去须归海,万籁喧来有定时"寓言自然法则,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即使喧闹也有止息之时。"桥接丹山横夜月,柳笼碧草拂晴曦"描绘了桥梁横跨在红色山峦上,夜晚月光洒落,而柳树下的碧草在清晨阳光下摇曳生姿。最后两句"吟庐此去虽相近,争似閒鸥立渺瀰"表达了诗人虽然住所靠近美景,但还是觉得不如悠闲的鸥鸟自在地栖息于广阔的水面。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的诗。

收录诗词(123)

徐集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智果寺观东坡墨迹参寥泉

煮茗评诗岁月深,堂堂遗像篆烟沉。

数间老屋关兴废,一段清名无古今。

碑断乱云封字脚,井昏落叶覆泉心。

斜阳影里夷犹处,仰止高风不敢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湖西纳凉

小艇撑过第一桥,酌泉桥下掷诗瓢。

来游道院分荷供,拟拉吟僧遣鹤招。

暮霭直从渔笛起,月华高过塔灯遥。

且于静处偷清福,人海惊人涌似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湖亭夜坐

片叶秋风数日程,争如天籁未秋声。

厌居尘境炎威炽,来纳虚亭夜气清。

万点萤光移醉眼,一湖蟾影荡吟情。

笙歌寂寂重关掩,独许高僧并臂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赋雪

漫天飘瑞压嚣尘,一夜西湖幻出银。

煎入茶铛清肺腑,吟归诗句爽精神。

糁填鹤迹看旋没,封合梅花认不真。

茅舍竹篱犹富贵,长安安得有贫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