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
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
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山水园林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之情。
“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两句点明时令,萸房即萸菜,因其味道而得名,常在秋季食用,表示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菊花在秋天盛开,这里不仅描绘了花的美丽,也透露出初冬的寒意。
“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此处借助龙旗和凤驾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形容寺庙的庄严与神秘。龙旗在这里象征着权力与尊贵,而凤驾则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车辆,凤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平。香闉,即香气缭绕的门户,这里暗示了寺庙内外的清净与肃穆。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此两句写的是不同季节下景物的情趣。莲花盛开于夏季,井边常有莲香,因此说“莲井偏宜夏”。梅花则在春天开放,诗人可能意指春日游览之乐。
“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这里的“一忻”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陪雁塔”则是说与高耸入云的塔相伴,仿佛能够触及天空,与天地合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登临之际的心境与感受,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与宗教氛围的佳作。
不详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
谁知大炉火,还有不然灰。
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
玉颜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
一道温泉绕御楼,先皇曾向此中游。
虽然水是无情物,也到宫前咽不流。
行行血泪洒尘襟,事逐东流渭水深。
秋跨蹇驴风尚紧,静投孤店日初沈。
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
明月悲歌又前去,满城烟树噪春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