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首(其三)

章公好学仙,吕公好坐禅。

徐六喻檐板,各自见一边。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净端所作的《偈六首》中的第三首。通过简短的四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四位不同人物追求精神境界的不同方式。

“章公好学仙,吕公好坐禅。” 开篇即以“章公”和“吕公”为代表,分别指出他们对“学仙”和“坐禅”的偏好。这里,“学仙”意味着追求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道家思想;而“坐禅”则是佛教中修心养性、静思冥想的重要方式。两位公的名字虽未明确,但通过“好”字,已经暗示了他们对各自追求的坚定与热忱。

“徐六喻檐板,各自见一边。” 后两句则转向了具体的人物行为描述。徐六在“喻檐板”,这里的“喻”可能是指解释、说明,而“檐板”则可能是某种象征,比如修行中的某一道具或某种体验。这一行为表明徐六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寻求真理。而“各自见一边”则强调了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都是独特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仅体现了个人主观性的差异,也暗含了对多元价值观的尊重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不同个体在追求精神成长时的多样路径,以及这些路径背后各自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它既是对个人精神探索的赞美,也是对多元文化、思想的包容与尊重的体现。

收录诗词(42)

释净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六首(其四)

村里师子村里弄,眉毛与眼一齐动。

开却口,肚里直笼统,不爱人取奉。

直饶弄列帝王宫,也是一场乾打鬨。

形式: 偈颂

偈六首(其六)

端师子,太慵懒,未死牙齿无坏烂。

二时伴众赴堂,粥饭都赶不办。

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

第一不著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饭。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一)

七处徵心心不遂,懵懂阿难不瞥地。

直饶徵得见无心,也是泥中洗土块。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二)

八还之教垂来久,自古宗师各分剖。

直饶还得不还时,也是虾逃不出斗。

形式: 偈颂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