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首句“仙佛茫茫两未成”,暗示了他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法达成,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次句“只知独夜不平鸣”揭示了诗人在孤独夜晚的内心挣扎,表达对不公待遇的愤慨。

第三句“风蓬飘尽悲歌气”,以风中的蓬草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他悲凉的情绪。第四句“泥絮沾来薄幸名”,则借泥絮沾身比喻自己遭受的不幸和背负的恶名,流露出一种被误解和轻视的苦涩。

接下来两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上普遍对他这类知识分子的冷漠和鄙视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华被忽视,生活无用武之地。

最后两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因为诗歌而忧虑过多,命运如春鸟秋虫般自有其自然之声,暗示他要保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困,继续以诗抒发内心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卖花声.立春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圈虎行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

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

四周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

先撩虎须虎犹帖,以棓卓地虎人立。

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

虎口呀开大如斗,人转从容探以手,更脱头颅抵虎口。

以头饲虎虎不受,虎舌舐人如舐㝅。

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绕阑走。

翻身踞地蹴冻尘,浑身抖开花锦茵。

盘回舞势学胡旋,似张虎威实媚人。

少焉仰卧若佯死,投之以肉霍然起。

观者一笑争醵钱,人既得钱虎摇尾。

仍驱入圈负以趋,此间乐亦忘山居。

依人虎任人颐使,伴虎人皆虎唾馀。

我观此状气消沮,嗟尔斑奴亦何苦。

不能决蹯尔不智,不能破槛尔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

彼岂有力如中黄,复似梁鸯能喜怒。

汝得残餐究奚补,伥鬼羞颜亦更主。

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

形式: 古风

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 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集杭州俗语诗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