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吴园雨中赏牡丹主人留饮

不谓村园见此花,娇红数朵眩晴霞。

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

略具杯盘供笋蕨,已拚杖屦污泥沙。

莫愁乳鹿衔春去,自有蓬蒿尽力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没想到在这乡村园子里见到这种花,娇艳的红花像绚丽的朝霞般耀眼。
可惜这本是国色天香的品种,竟然落在了农夫的田野和简陋的家中。
虽然只是简单地摆上些竹笋和山菜,我们已经准备好在泥泞中漫步。
不必担心小鹿会带走春天,因为杂草会尽力为它遮挡。

注释

不谓:没想到。
村园:乡村园子。
见:见到。
此花:这种花。
娇红:娇艳的红色。
数朵:几朵。
眩:耀眼。
晴霞:朝霞。
可怜:可惜。
国色天香:形容极美的花。
种:品种。
竟:竟然。
落:落在。
田夫野老家:农夫的田野和简陋的家。
略具:简单地准备。
杯盘:餐具。
供:提供。
笋蕨:竹笋和山菜。
已:已经。
拚:准备。
杖屦:拐杖和鞋子。
污泥沙:泥泞。
莫愁:不必担心。
乳鹿:小鹿。
衔:带着。
春去:春天离去。
自:自然。
蓬蒿:杂草。
尽力:极力。
遮:遮挡。

鉴赏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即点明“村园见此花”,突显了意外发现之美。娇红色的牡丹在晴朗的天空下,更显得分外夺目。但接着诗人转折到“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被尘俗所掩埋的惋惜和同情。这里的“国色”指的是牡丹,而“天香种”则强调了牡丹的高贵与芬芳。

接着,“略具杯盘供笋蕨,已拚杖屦污泥沙”,诗人通过对物质条件的描述,进一步渲染出主人家境况之简陋。这里“杯盘”指的是简单的餐具,“笋蕨”是野菜,“拚杖屦”则形容主人步行时所穿之鞋已破旧,足以见其生活之艰辛。

最后两句“莫愁乳鹿衔春去,自有蓬蒿尽力遮”,诗人劝慰主人不必为春天的流逝而感到悲伤,因为即使是小草小木,也能尽力去挡住那些消逝的时光。这两句充满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与信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之美和主人生活之简陋的描写,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四月十六夜月蚀

盛服拜清夜,中庭朝太阴。

凡来仰天者,俱有爱君心。

目断山河影,耳闻钟磬音。

还光俄顷易,涕泗漫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处暑后风雨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其二)

野店当官道,村醪唤客留。

偶因乘早出,故作探春游。

芳意林梢静,晴光水面浮。

人言有龙洞,近在石山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其一)

閒骑羸马出,远饯绣衣行。

爱此川原迥,欣然风日晴。

隔篱梅半落,断陇麦初生。

每恨微官缚,茅山负夙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