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从者谈邕州土俗柬王佥宪

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

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

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

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广西邕州地区的风俗与自然环境,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诗人刘大夏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

首句“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开篇即点明地点,邕州位于南方边陲,与交趾相邻,这里的风俗习惯可能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甚至带有异域风情,让人心生感慨。接着,“凄楚夷风”四字,既表达了对当地风俗的同情,也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不为人知的苦难或挑战。

“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这两句描绘了邕州地区婚嫁习俗的独特之处,男女在婚礼上以歌谣相庆,而官民之间的关系则显得亲近随和,大家聚在简陋的茅庵中共享欢乐。这种描述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邕州地区的自然环境,瘴气弥漫的山谷使得云雾笼罩,溪流中的水因含有毒素而呈现出深蓝色。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当地居民面临的生存挑战。

最后,“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旅人的深切同情。在异乡的环境中,回望故乡,心中难免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地方风俗的观察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邕州地区风俗与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刘大夏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收录诗词(33)

刘大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字:时雍
  • 号:东山
  •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 生卒年:1436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往香山海上

烟波沧海九衢尘,北去南来笑此身。

清世自惭无补地,白头犹作未归人。

故乡儿女多荒废,仕路交游半隐沦。

洛社诗成何日事,楚江西畔觅香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西涯学士饯衍圣公作

欹枕秋风负胜招,群仙遥忆下烟霄。

红螺醮甲金波重,宝鸭迎风玉篆消。

古锦奚囊推贺笔,清时吏隐笑由瓢。

山花与主新名字,老我吟成侑酒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孙懋仁沱西别业

临沱新作辋川庄,乔木牵萝接草堂。

山势东环云泽远,水源西出汉江长。

秀钟人物滋三世,清绕门栏擅一方。

君实归来须入社,黄花酿酒日闻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宿新乐县寿圣寺壁间有唐人早朝诗依韵写怀

早窃湖南第一筹,时承蟒玉宠光优。

八千里外充行伍,四五年前别冕旒。

捧檄丹心怜我拙,乘桴沧海共谁忧。

逢人若问停车处,直到关西最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