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乐县寿圣寺壁间有唐人早朝诗依韵写怀

早窃湖南第一筹,时承蟒玉宠光优。

八千里外充行伍,四五年前别冕旒。

捧檄丹心怜我拙,乘桴沧海共谁忧。

逢人若问停车处,直到关西最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大夏所作,名为《宿新乐县寿圣寺壁间有唐人早朝诗依韵写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早朝情景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首句“早窃湖南第一筹”,以“窃”字表达出诗人对早年在湖南取得成就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其不凡的才能和努力。接着,“时承蟒玉宠光优”一句,通过“蟒玉”这一古代官服上的装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受到朝廷的恩宠与重视,享受着荣耀与尊贵的生活。

“八千里外充行伍,四五年前别冕旒”两句,通过时空转换,展现了诗人从军远征的经历以及与皇帝分别的往事。八千里外的征战生涯,四五年前的离别场景,都充满了艰辛与不舍。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勇敢与忠诚,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捧檄丹心怜我拙,乘桴沧海共谁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自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与关切。在面对国家的忧患时,诗人虽感自身能力有限,但仍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逢人若问停车处,直到关西最尽头”一句,以生动的场景描绘了诗人希望在与人交谈时,能够提及自己曾经的足迹,直到遥远的关西边界。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自豪,也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朝情景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个人才能的谦逊、对国家忧患的忧虑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33)

刘大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字:时雍
  • 号:东山
  •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 生卒年:1436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过六盘山遇雪寄西涯阁老

平生自顾百年间,九分驱驰一分閒。

绿野误违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

冰行雪渡知前定,运去年衰值后艰。

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蓝州渡河孙守备领兵护行

界限山河汉与胡,生成天险卫秦都。

初经边塞劳军送,老步冰桥倩客扶。

故老千年思蹇叔,长城万里惜扶苏。

不知鹿走坑儒事,更有何人诫后车。

形式: 七言律诗

俞佥宪报京师信息

老年飘泊在天涯,番汉丛中信作家。

塞下风寒愁戌火,城头日暮惨悲笳。

山溪险阻来时路,江汉微茫梦里槎。

故旧乘骢来又别,殷勤为我报京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端午日感怀

东望乡关各一天,闭门閒坐思悠然。

时催节候临端午,地尽江山到醴泉。

往岁忧劳浑是梦,老年眈静似成仙。

感怀吟罢无他事,祝颂君王有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