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饮酒(其一)

我不能饮酒,酒亦厌薄之。

试问清醒徒,何如浊醉时。

清浊两不受,醉醒宁在兹。

未饮颜先酡,客亦不我疑。

空杯谎枯肠,权为酷客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饮酒为主题,通过对比清醒与醉态,探讨了人生态度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关系。诗人李之世以幽默而略带讽刺的笔触,描绘了饮酒的不同状态及其对人心境的影响。

首句“我不能饮酒,酒亦厌薄之”,开篇即点出自己与酒的关系,似乎对饮酒持有某种排斥或厌恶的态度。接着,“试问清醒徒,何如浊醉时”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对比性的问题,引出对清醒与醉态的思考。这里,“清醒徒”可能指那些追求清醒、理智的人,而“浊醉时”则代表了放纵、沉浸于情感或欲望的状态。诗人似乎在暗示,相较于清醒的拘束,醉态或许能带来更自由、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清浊两不受,醉醒宁在兹”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醒与醉态都不完全接受的态度,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两者界限的存在状态。这种态度既是对传统道德约束的反叛,也是对内心深处真实感受的追求。

“未饮颜先酡,客亦不我疑”描述了一种未饮而颜面已红的情景,可能是由于内心的激动或期待所致,同时也暗示了周围人的理解与接纳。这表明,在某些情境下,外在的表现并不总是与实际行为相一致,人们能够感受到内在的情绪波动。

最后,“空杯谎枯肠,权为酷客持”以酒杯为空、心灵却因饮酒而充实的比喻,表达了饮酒后的满足感。同时,“权为酷客持”中的“酷客”可能指的是那些在特定场合下为了某种目的而饮酒的人,这里的“权”字,或许暗含着一种权宜之计或被迫无奈之意,强调了饮酒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动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饮酒这一日常行为背后的人性探索和哲学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情感表达以及社会规范之间微妙关系的洞察。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饮酒(其二)

酒肠比沧海,醉骨像邱山。

山水仁知徒,醉醒何足言。

中山千日醉,一饮当三年。

借问蜉蝣世,深杯能几传。

形式: 古风

和饮酒(其三)

醉翁不在酒,而得酒中情。

达士逃于酒,而争酒中名。

我亦两置之,陶陶乐其生。

醉吟泣风雨,落笔鬼神惊。

古来才仙者,多以酒而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饮酒(其四)

鸠鴳附鹏背,我姑从汝飞。

风高不得下,魄丧神亦悲。

茑萝与松语,毕世为君依。

长松摧为薪,问茑将安归。

欢轮有时竭,爱席有时衰。

当其欢爱时,尊酒莫相违。

形式: 古风

和饮酒(其五)

梦中闻檐溜,恍惚江浪喧。

醉里下阶除,有似乘舟偏。

好语不相投,觌面隔邱山。

劝君但饮酒,世上少往还。

醒来莫输心,醉后莫献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