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章序臣二首(其二)

老懒观梅喜见花,一枝聊复寄君家。

清香扑袂传春信,疏影摇窗借日华。

小小池塘从掩映,依依杨柳漫交加。

和羹风味今犹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我懒于赏梅,却因见到花开而欣喜,随意折下一枝送给你。
清新的梅花香气拂过衣袖,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稀疏的树影在窗户上摇曳,借着阳光的光辉。
小小的池塘被花草树木环绕,杨柳随风轻轻交错。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梅花的美味风味始终如一,回望过去,那青翠的景象仿佛有了尽头。

注释

老懒:形容人非常懒散。
观梅:观赏梅花。
喜见花:因看到花而感到高兴。
聊复:姑且,随便。
君家:指对方的住所。
清香:清淡的香气。
扑袂:扑到衣袖上。
春信:春天的信息。
疏影:稀疏的树影。
日华:阳光。
小小池塘:不大但景色宜人的池塘。
掩映: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依依:形容杨柳轻柔的样子。
漫交加:随意交错。
和羹风味:比喻事物的风味或风格。
今犹古:古今如一,不变。
回首:回顾。
青青:青翠的颜色,代指过去的时光。
遂有涯:就有了尽头,暗示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所作,名为《酬章序臣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日赏梅与友人交流情感的诗歌。

“老懒观梅喜见花,一枝聊复寄君家。” 开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一枝”不仅指实物,也象征着友情的传递。

“清香扑袂传春信,疏影摇窗借日华。”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好和诗人赏心悦目的状态。“清香扑袂”形容梅花的香气浓郁,“传春信”则意味着这香气是春天的信息传递者;“疏影摇窗”画出了窗前梅树枝头舞动的景象,而“借日华”表明诗人在享受阳光与梅花相互辉映的美丽。

“小小池塘从掩映,依依杨柳漫交加。” 这两句转向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小环境。池塘、小溪被树木和花草所环绕,显得格外宁静;而“依依杨柳”则是对柔软垂挂的杨柳枝条的细腻描写。

最后,“和羹风味今犹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羹”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美食,而“风味今犹古”则说明这种美食至今仍可品尝,保留着古人的风味;“回首青青遂有涯”中,“青青”可能是指时光或景物的持续与延续,诗人通过回望过去,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归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自然环境和传统美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他对于友谊、传统文化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酬章序臣二首(其一)

风梢摇落雪飞花,谁传江梅到我家。

曾把数枝分暗馥,要催群卉助光华。

高吟两绝那容继,胜赏双清蔑以加。

春不世情应委曲,十年留滞在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酬蕲春王宰公明

致身华贯属华年,顾我驽痾久不前。

醉被长官轻骂郑,懒从学子竞嘲边。

功名有日还三杰,诗酒何人继八仙。

才业似君真独步,文章政事尽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横枝山北别懿上人

青山终是慰人心,到处相逢不用寻。

顾我未能忘楚些,因君聊复效吴吟。

遥林入眼增双碧,羸马奔家竞寸阴。

何事横枝送南北,他年同此记分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无为秀溪亭

画桥雕槛接招提,新有幽人榜秀溪。

十顷净明天上下,两奁光映水东西。

飞楼涌殿参差见,古木修篁咫尺迷。

此景此时君信否,绿杨阴里啭黄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