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宗考功》其一,通过“别离”、“春色”、“文章”、“顾盻”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首联“别离如昨日,岂厌广陵涛。”以“别离”开篇,将离别的场景描绘得如同发生在昨日一般清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接着,“岂厌广陵涛”则以广陵涛声喻指友人离去时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
颔联“春色渔阳满,烽烟海上高。”转而描绘了一幅春日渔阳满城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海上烽烟四起的战乱画面,对比鲜明,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
颈联“文章回白雪,顾盻解绨袍。”运用了“白雪”和“绨袍”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分别比喻诗人的才华和友情的力量。通过“文章回白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美;“顾盻解绨袍”则形象地描绘了在友人目光的注视下,一切困难和困扰都能迎刃而解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谊能给人带来力量和支持。
尾联“下走犹三辅,萧条欲二毛。”以“下走”自谦之词,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偏远之地,但心系友人,情感并未因距离而减弱。同时,“萧条欲二毛”则以年华老去的象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