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浮桥

运河绕齐鲁,势若张大弓。

隈中抱泰岳,两箫垂向东。

德州倚河壖,南北适要冲。

帆樯绕其外,车马出其中。

浮桥与流水,午贯相横纵。

嗟我游中原,来往如飞鸿。

弱冠一川水,屡照将成翁。

大泽涌飘云,沧海起飞龙。

鼓荡漳汶气,日观交鸿濛。

落叶下河堤,飞雨来淙淙。

观河吾眼在,凭槛望秋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德州浮桥及其周边壮丽的景象,以运河的宏大规模和地理重要性开篇,比喻其如张满的大弓,中间部分通过泰岳和两箫的形象,展现出浮桥的地理位置和动态之美。德州位于河畔,交通繁忙,帆樯车马络绎不绝,浮桥与流水交织,如同午夜的经纬线。诗人感叹自己在旅途中的匆匆岁月,从青春少年到白发老翁,见证了大河的沧桑变迁。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大泽、沧海的壮观,以及漳汶之气的激荡,日观峰的朦胧,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浑。最后,他以落叶飘落河堤,飞雨潺潺,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眼前景色的深深留恋。整首诗以“观河吾眼在,凭槛望秋风”收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的向往。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德州浮桥图,展示了清朝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从千佛寺回过汋突泉暮饮张氏园

济南城南山正横,人言山前舜所耕。

崩榛衰草蔽秋色,古井深崖馀昔清。

晓入南山僧住院,为访北宋人题名。

初阳穿入洞窈曲,佛龛凿破山峥嵘。

大明湖动水云白,华不注抽烟雾青。

惘燃凭栏忽叹惜,古人不与余同生。

南寻日观谅未可,回念泺源重一经。

流穿山骨轴中出,人绕瀵魁轮外行。

谁言渴马半崖水,解作黄牛三峡声。

显晦动静一致耳,惜哉枉使群儿惊。

败荷衰柳下零乱,夕阳逝雁高青冥。

却入荒围洗盏坐,旁有小泉时复鸣。

形式: 古风

获嘉渡河

河北山形压天半,左挟军都东海岸。

云腾风掣到河阳,二千里馀青一断。

我来经过卫州西,云巘回头百回看。

竹林亭立明玕清,原泉飞下珍珠散。

想见幽人尚《考盘》,安得同归脱鞿绊。

北风忽出白陉口,吹渡秋河百川灌。

山川聊供中流喜,舟车顾有知津叹。

西南广武数峰来,屈指英雄几更换。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应山至孝感道中

山光异远近,閒若重楼花。

行人度高下,起落波中槎。

足迹未辨郧随国,半生左史窥浮夸。

义阳关南出鸟道,纵观苍壁澄朝霞。

野田茅屋秋未冷,高藤翠木樛相加。

千峰南尽出江面,一鸟东可投吾家。

上游势已据荆郢,左肱屈更招蕲巴。

胸吞云梦不芥蒂,囊括汉国无离?。

宜有奇才表荆楚,不然深谷逃麇䴥。

惜哉我行不得遇,翩翩且逐投林雅。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万寿寺松树歌呈张祭酒

万寿寺有元朝松,七株偃仰无一同。

五百馀年到今植,几时变化风雨中。

我来频见尚动色,挐攫未敢趋当中。

甲戌京华夏初及,礼闱始散群贤集。

翰林邀客会城西,寺门正带朝晖入。

冥冥气蓄雷霆寒,飒飒风摇露枝湿。

是时同辈八九人,鼐也年才逾二十。

同披单衫趿轻履,一时散向松閒立。

风流诸客皆好文,当筵意气陵青云。

有松尝经几辈客,高论松前曾几闻。

自从车马寺外分,十年一半为邱坟。

呜呼此地松犹在,薄游曳杖僧窗外。

万里秋吹辽海空,重阴昼塞西山隘。

独听飕䬟恐欲生,况经摇落情先废。

借问种松树,松树何处无。

吾邑最南境,何止百万株。

上枝摇荡潜霍云,下根磅礴松山湖。

往往中有宋元植,荣枯萝茑腾鼪鼯。

年少去之归老夫,何况不归使松孤。

君不念男儿莫待齿发脱,无情松树始长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