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徐孺亭边水石连,高名频见野僧传。
箧中书满思安世,楼上诗成忆仲宣。
已说烂柯忘意远,定知焦尾用心专。
寒溪乘兴云迎棹,秋夜娱宾月照筵。
曲槛静宜开木笔,短墙幽称聚苔钱。
廷评官小无馀俸,致仕身闲得尽眠。
梅少也须饶越岳,竹多宁肯让湘川。
樽前白玉杯常在,腰底黄金带未悬。
清露暖空滋菊圃,紫云垂荫养芝田。
仍闻旌表门闾后,朝士褒称过百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在自然景色中寻找灵感、创作诗篇的情境。开篇“徐孺亭边水石连,高名频见野僧传”两句,通过对比著名的徐孺亭和野僧的声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文学成就的自信。
接下来的“箧中书满思安世,楼上诗成忆仲宣”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创作状态,他在书箱里积累着丰富的作品,在高楼之上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诗歌,并且以历史上的文学家为楷模。
“已说烂柯忘意远,定知焦尾用心专”表明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执着和专注,他不再纠结于世俗的名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以下几句:“寒溪乘兴云迎棹,秋夜娱宾月照筵。曲槛静宜开木笔,短墙幽称聚苔钱。”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的情景,他乘着小船在寒冷的溪流中漂泊,与朋友在明月下共度良宵。在一个宁静的环境里,他开始动笔写作,四周被浓密的苔藓所覆盖。
“廷评官小无馀俸,致仕身闲得尽眠。”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接着,“梅少也须饶越岳,竹多宁肯让湘川”两句,则通过梅花与竹子的比喻,强调个人才华不容埋没,即便是伟大的山脉或河流,也不能压倒诗人的文学成就。
“樽前白玉杯常在,腰底黄金带未悬。”描写了诗人生活的平实与简朴,他虽然拥有珍贵的物品,但并没有过度地炫耀和展示。
“清露暖空滋菊圃,紫云垂荫养芝田。”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享受,以及对生命力的珍视。
最后,“仍闻旌表门闾后,朝士褒称过百篇”两句,意味着尽管诗人隐居,但他的作品依然广为流传,被世人赞誉不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展现了诗人追求艺术、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不详
金屋无人夜剪缯。宝钗翻作齿痕轻。
临行执手殷勤送,衬取萧郎两鬓青。
听嘱付,好看承。千金不抵此时情。
明年宴罢琼林晚,酒面微红相映明。
瞥眼繁华处处空,寒林独透一枝红。
入时姿态人争羡,清韵须知冰雪同。
一簇亭台画亦难,公馀到此暂盘桓。
山多不似城中景,树密偏宜雨后看。
风送江声穿郡郭,日推云影下峰峦。
当时吏部曾游否,何事无文石上刊。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
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