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借山偶阅放翁集遂作放翁句

了澈凡心寄一枝,绿蒲团上写新诗。

片云不作三千界,长日何争十二时。

饭向午前挑菜甲,羹从秋后采莼丝。

人间岂少閒滋味,不是高僧那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意入诗,将生活琐事与佛教哲学巧妙融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超然态度。

首联“了澈凡心寄一枝,绿蒲团上写新诗”,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以“了澈凡心”自喻,寄情于自然之中,于绿蒲团上挥毫泼墨,创作新诗,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颔联“片云不作三千界,长日何争十二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境界。诗人以“片云”比喻个人的渺小,面对广阔的宇宙(三千界),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所扰;同时,对于漫长的一天(十二时),诗人认为不必争分夺秒,应享受每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饭向午前挑菜甲,羹从秋后采莼丝”,描绘了诗人简朴而富有禅意的生活方式。午前采摘新鲜蔬菜,秋后采集莼菜,这些日常活动在诗人眼中充满了诗意,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

尾联“人间岂少閒滋味,不是高僧那得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他认为,生活中不乏闲适的乐趣,但只有像高僧那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深意。这既是对高僧智慧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追求精神境界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0)

翁纪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城南楼

旅客携琴去不还,登楼日日望乡关。

逝将离恨随春鸟,啼遍江南雨后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夜投一公房听韩子石耕弹秋鸿引

吁嗟兮韩子不得志,傲睨王侯轻一世。

抱琴浪走无知音,却到孤村访萧寺。

寥寥日午不闻钟,我寻真隐高士逢。

光明映彻无僧气,口中吐出金芙蓉。

五岳迹曾践,磨崖手题遍。

洗钵昙花开自奇,咒泉卓锡名堪羡。

怨长笛兮吹落梅,回首罗浮花似霰。

夜寒欲眠不忍眠,乌皮文几兰麝烟。

坐听韩子流水弦,广陵遗散今始传。

何处哀鸿鸣可怜,飙风凄断飞不前。

啾啾唧唧声万千,仰睇兮明月,俯眺兮长川。

川茫茫兮帛书阻,月渺渺兮关山连。

写孤臣之掩泣,与放士之愁颜。

恍似群雁惊飞兮落九天,乃在韩子五指间。

余本倦游者,感此易悲辛。

空堂不闻人语响,急弦高张愁杀人。

欲为楚歌兮声咽不可续。

拂我涧边石,为君进一曲。

一曲终兮月当窗,光潺潺兮涧水绿。

形式: 古风

那旦阻雨

不尽翻盆雨,愁添丈尺深。

气昏千树暗,声急四山沉。

苦自投荒徼,同谁共越吟。

此生随白首,飘泊到于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李鳞长像

不必相知早,多由倾盖中。

心雄矜岸帻,客到有郫筒。

貌类丹元子,人依皋伯通。

同君俯身世,已是白头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