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志庵主赞

自住石头,老无气力。一回上山,一回气急。

禅流相见问宗风,一日两度钵盂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石头志庵主的僧人生活状态与修行心境。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展现了这位僧人的日常活动和精神追求。

“自住石头,老无气力。” 开篇即点明了石头庵主的居住环境与年龄特征,暗示其修行生活已至晚年,体力渐衰。然而,这种看似消极的描述中,却蕴含着一种超然的宁静与淡泊。

“一回上山,一回气急。” 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石头庵主每日的登山情景。上山时的“气急”不仅指身体上的疲惫,也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挑战与考验。然而,即便如此,庵主依然坚持每日上山,体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对修行的执着。

“禅流相见问宗风,一日两度钵盂湿。” 最后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石头庵主与禅林中其他僧人的互动。通过“禅流相见”,展现了僧人们在修行路上的相互交流与支持。而“宗风”的询问,则表明庵主不仅关注个人修行,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佛法的精神传统。同时,“一日两度钵盂湿”这一细节,既是对庵主每日劳作的描写,也是对其虔诚修行态度的赞美。钵盂之湿,或许象征着庵主在修行过程中不断洗涤心灵,追求纯净与觉悟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头庵主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修行精神和对佛法的深切追求。通过庵主的形象,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与肉体限制,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佛教智慧。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华药英禅师赞

以铁作喙,名无有双。老住回雁,道冠湘江。

神机之妙,如钟在撞。为功德林,为精进幢。

不动声气,天魔自降。怀我云庵,黄龙的嗣。

说法如云,纵横放肆。孰知此老,胆气相似。

大法付授,良亦在此。是名关西,克家之子。

形式:

宝峰准禅师赞

洞庭无盖,虚空有口。步水东山,藏身北斗。

石门壁立万仞,踞地一声哮吼。

惊得四序回旋,喝下须弥倒走。

是谓湛堂老人,不落威音之后。

形式: 押[有]韵

芙蓉楷禅师赞

望之翛然,冰枯而天粹。即之渊然,云闲而水止。

意坐石而情无住著,故杖瘦藤而欲起。

人言即俗复即真,出尘之相加冠巾。

非因引法忤圣主,我宗僧俗两不存。

五位正宗将仆地,以手挈之阅人世。

屹然万仞捍狂澜,荷负大法当如是。

纷纷鄙夫拜公像,譬如蝼蚁见龙象。

惊魂已化千微尘,岂特形容先沮丧。

火刀直裰谁得之,醉李故时捕鱼师。

岭梅已熟莫咬破,核子乞与宁馨儿。

形式:

妙高仁禅师赞

春风入其肺肝,秋色漱其毛骨。

名飞缙绅之间,身卧云泉之窟。

岳顶凤之真子,僧中龙之的孙。

吹彻风前无孔笛,露香和月落纷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