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楷禅师赞

望之翛然,冰枯而天粹。即之渊然,云闲而水止。

意坐石而情无住著,故杖瘦藤而欲起。

人言即俗复即真,出尘之相加冠巾。

非因引法忤圣主,我宗僧俗两不存。

五位正宗将仆地,以手挈之阅人世。

屹然万仞捍狂澜,荷负大法当如是。

纷纷鄙夫拜公像,譬如蝼蚁见龙象。

惊魂已化千微尘,岂特形容先沮丧。

火刀直裰谁得之,醉李故时捕鱼师。

岭梅已熟莫咬破,核子乞与宁馨儿。

形式:

鉴赏

此诗由宋代高僧释德洪所作,名为《芙蓉楷禅师赞》。诗中描绘了对芙蓉楷禅师的赞美与敬仰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师的超凡脱俗与智慧。

首句“望之翛然,冰枯而天粹”以“翛然”形容禅师的超然物外之气,如同冰冻后的清澈天空,纯净无瑕。接着“即之渊然,云闲而水止”,进一步描绘禅师的内在深邃,如同云淡风轻的水面,平静而深远。

“意坐石而情无住著,故杖瘦藤而欲起”,禅师的内心如同静坐于石上,情感却无处安放,仿佛手中瘦藤,随时准备起身。这反映了禅师内心的矛盾与自由。

“人言即俗复即真,出尘之相加冠巾”,禅师的行为看似世俗,实则蕴含真理,如同超越尘世的冠巾,既入世又超脱。

“非因引法忤圣主,我宗僧俗两不存”,禅师并非因遵循佛法而违背圣主,而是我宗僧俗两界共存,体现了禅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五位正宗将仆地,以手挈之阅人世”,禅师如同手握五位正宗,面对世间纷扰,依然坚定自持,维护佛法的正统。

“屹然万仞捍狂澜,荷负大法当如是”,禅师如同屹立万仞,抵挡狂澜,承担着守护佛法的重任,这种行为应当被世人效仿。

“纷纷鄙夫拜公像,譬如蝼蚁见龙象”,众多平凡之人对禅师的崇拜,如同蝼蚁见到龙象,表达了人们对禅师的敬畏与崇敬。

“惊魂已化千微尘,岂特形容先沮丧”,人们在见到禅师的威严后,心灵受到震撼,化为微尘,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描述,更是心灵的触动。

“火刀直裰谁得之,醉李故时捕鱼师”,火刀直裰是禅师的衣着,只有禅师才能驾驭,如同醉李之前的捕鱼师,隐喻禅师的独特身份与非凡能力。

“岭梅已熟莫咬破,核子乞与宁馨儿”,岭梅已经成熟,不要轻易破坏,核子可以给予宁馨儿,象征禅师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对弟子的关爱。

整首诗通过对芙蓉楷禅师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智慧慈悲的形象,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表达了对禅师的崇高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妙高仁禅师赞

春风入其肺肝,秋色漱其毛骨。

名飞缙绅之间,身卧云泉之窟。

岳顶凤之真子,僧中龙之的孙。

吹彻风前无孔笛,露香和月落纷纷。

形式:

道林枯木成禅师赞

扬广山头种性,雷衡洞里根苗。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

形式:

佛印玙禅师赞

临济正宗,有杨歧会。化四十年,丛林精彩。

唯端精神,辩博无碍。克肖其家,沩仰犹在。

后出舒勤,骨面气槩。始自太平,遂游智海。

如法中龙,游戏三昧。玙也其后,斫额前辈。

要识当年栗棘蓬,白藕火中香不改。

形式:

沩山轼禅师赞

天骨岩岩,美髯玉颊。冰雪在躬,霹雳为舌。

轩昂万僧,众星中月。视其心胸,山包海容。

大沩小兴,振其家风。丛林百世,见者肃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