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厌听点滴井边桐,起看空濛一望中。
横著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思考。
"厌听点滴井边桐"一句,以“厌听”表达一种疲倦或烦躁的情绪,而“点滴井边桐”则描写了秋雨如织,连绵不断地落在井边的桐树上,声音细微而持续。这里不仅传达了秋天湿润的气氛,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波动。
"起看空濛一望中"则是转换视角,从听觉到视觉,诗人站起来眺望远方,发现眼前的一切在细雨中变得模糊不清。这“空濛”二字,用以形容秋日的迷蒙景象,既描绘了自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淡漠和无尽的思索。
"横著东山三十里"一句,将视野拉得更远,东山横亘,长达三十里。这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描写,更是一种意境的扩展,使人感受到诗人胸怀宽广、心境开阔。
最后,“真珠帘外翠屏风”则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画面。这里的“真珠帘”可能指的是珍贵如同真珠的丝帘,而“翠屏风”则是绿意盎然的屏风。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内外空间的对比和互动,不仅美化了诗中的场景,也隐喻着诗人对于生活的精致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秋雨、井边桐树、东山的横亘以及真珠帘和翠屏风等意象,构建了一种淡远而深邃的诗意空间,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触摸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霖霖滴滴未休休,不解教侬不白头。
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于愁。
篱下黄花最恨它,金钿香少泪痕多。
仙人解补银河漏,天上无泥奈许何。
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似雾如尘有却无,须臾密密复疏疏。
忽忘九月清霜晓,唤作濛濛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