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过草木好,夜来池馆清。
露虫疑烛影,风树答书声。
似瓠甘无用,为膻厌有名。
且师河上叟,毋使虑营营。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夜晚的宁静景色和诗人的心境。"雨过草木好",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夜来池馆清",透露出夜晚池塘边馆舍的静谧。"露虫疑烛影",以露水中的昆虫错将烛光当作光源,形象地刻画了月色朦胧的意境;"风树答书声",则以风吹树叶的声音回应着诗人的思绪,营造出一种空灵的交流感。
诗人感慨自身如"似瓠甘无用",意指自己才能如同葫芦虽大却无实际用途,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为膻厌有名",则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暗示了对淡泊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且师河上叟,毋使虑营营"作结,表示要效仿河边的老者,不为世俗忧虑,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到处暗杉松,多言路不通。
却从青嶂外,转入绿园中。
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
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
何处寻龙藏,停桡听梵音。
中流一塔影,远树万家阴。
僧定潮来去,月明江浅深。
试将空水相,堪比慧公心。
洞口石纵横,流泉复有声。
柴门何处入,鸡犬自相迎。
灵草知昏晓,时禽识雨晴。
非因罢官久,谁得此闲行。
花落已成蹊,村村绿叶齐。
一园通蝶戏,千嶂隔莺啼。
涧草多名蕙,山人旧姓嵇。
穷欢犹未返,忽是夕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