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处寻龙藏,停桡听梵音。
中流一塔影,远树万家阴。
僧定潮来去,月明江浅深。
试将空水相,堪比慧公心。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描绘了诗人探寻金山寺的静谧景象。首句“何处寻龙藏”,以神秘的龙藏为引子,暗示了寺庙的隐秘与神圣。诗人停下船桨,沉浸于聆听寺中的梵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中流一塔影,远树万家阴”,通过描绘江中塔影和远处树林投下的阴影,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僧侣生活的孤寂与深远。潮水的涨落与僧人的禅定相应,反映出时间在静寂中的流转。
“月明江浅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意境,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江水的深浅变化更显微妙,仿佛能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波动。最后,诗人以“试将空水相,堪比慧公心”作结,将空灵的江水与僧人的心境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慧公(可能是指寺中的高僧)清静如水、智慧深邃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环境和僧人的生活,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洞口石纵横,流泉复有声。
柴门何处入,鸡犬自相迎。
灵草知昏晓,时禽识雨晴。
非因罢官久,谁得此闲行。
花落已成蹊,村村绿叶齐。
一园通蝶戏,千嶂隔莺啼。
涧草多名蕙,山人旧姓嵇。
穷欢犹未返,忽是夕阳西。
君家太湖北,作吏太湖南。
驿路鸡鸣近,山城树影含。
万川疏沃野,百室竞春蚕。
幸此犹吾土,微官也自堪。
身名幸自谢笼樊,白首为农誓不谖。
惯住山中知鹿性,数行树下识禽言。
巾车每许邻翁借,书帙间同道士翻。
醉后渐看松月上,满村鸡犬寂无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