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谒金门》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夜飞鹊,夜夜把人惊觉”以夜空中飞过的乌鹊,象征着不祥与不安,暗示了主人公在夜晚难以入眠的状态。接着,“残月侵墙犹未落,风吹铃动索”两句,通过残月和风中摇曳的风铃,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寂,仿佛连自然界的声响都触动了内心的敏感。
“不是鸳衾常薄,拥枕难教梦著”则直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使在看似温暖的鸳鸯被褥中,也难以沉入梦乡,表达了对爱情或情感缺失的深切渴望与无奈。最后,“梦里落花飞燕掠,罗裙宽几约”以梦境中的景象收尾,落花与飞燕的轻盈与自由,与现实中的束缚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只能寄托于虚幻的梦境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晚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