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感怀》。诗中通过对历史上两位人物桓司马和陶徵君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的怀念之情。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徵君。"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主题,将桓司马比作枯树,陶徵君比作五柳,以此形象化地描绘出两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 微木在这里可能指代一般平凡的人或事物,而桓司马和陶徵君则是值得赞叹的对象,他们的行为举止超越了常人。

"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桓司马和陶徵君的一生:桓司马因守节被杀,尸体被草席覆盖;陶徵君则是晋代的贤士,以清贫著称,生活简朴,被赐予九锡(一种官职)。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他们坚守道德、不畏强权的深刻赞美。

"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桓司马和陶徵君的崇敬之情,即便是身后的荣耀与屈辱都已经过去,但他们留下的美德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耒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德高尚、坚持原则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事二首(其二)

自古衣食勤,物生无时閒。

春耕望时雨,厚土常苦乾。

举头呼天公,天远安得闻。

幸此中夜雨,潇潇洒中田。

天人两异情,相值良独难。

水旱与丰年,由来皆偶然。

愚夫苦多怨,智士即而安。

我歌宁独此,万事一嗟叹。

形式: 古风

感事二首(其一)

投老益无趣,误为世尘婴。

飘然欲脱去,疲弱安能耕。

始谋苦不臧,妄欲事功名。

中路两不可,徬徨始嗟惊。

回辙怆已晚,悠悠事遄征。

万物各有求,我生安得宁。

形式: 古风

感庭莎

桃蹊李径有尘埃,初放青莎秀满阶。

想见芊绵古城角,有人嗟我未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感春

淹留生白发,默默又惊春。

花房与柳萼,三见东风新。

竟日雨不止,翛翛寒著人。

拥裘坐闭阁,但与山炉亲。

昔我东南交,蔼蔼贤簪绅。

朝晡不相舍,谈笑夜达晨。

清言间嘲谑,侑以肴与尊。

风花春院静,霰雪夜炉温。

南士多文章,最爱蔡与秦。

吴僧参寥者,潇洒出埃尘。

诗多山水情,野鹤唳秋旻。

江子贫而廉,乡党称其仁。

徐子节最苦,五十慕其亲。

颇有豪侠风,时时见于文。

相逢必痛饮,大盏若鲸吞。

家无一金资,有口不言贫。

楚望自南来,赠我佳句频。

送我歌百言,烂如张锦茵。

蔡子不可见,穷泉闷幽魂。

遗书谁收拾,抚旧心空存。

僧寥安在哉,江汉一孤鳞。

徐子益寥落,寂无人荐论。

周子有书来,乃在吴江滨。

其馀数子者,影响无由闻。

寥寥青天高,落落参与辰。

东西不相及,难合易离分。

自我官穷山,耳目如聋昏。

相逢半俗物,彊笑接欢欣。

景物岂不嘉,招携阻嘉宾。

端如守笼鹤,终日掩吾门。

春风动花光,桃李曰缤纷。

长歌写我思,书寄东飞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