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丁丑端节

续缕关情,书裙故事,年华又到。

丝菖酒面,角黍波心,老去无多怀抱。

还是闭门,曼引诗声,暗温词稿。

任遗钿拾翠,金鞭公子,歌呼沿道。

空见说、红荔湾头,流花桥畔,雷鼓云旗喧扰。

阑干波影,粉麝风香,十里暄阳芳草。

空巷近传,夜禁门迟,春台酺早。

讲水嬉深意,莫负湘江一棹。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鉴赏

这首《苏武慢·丁丑端节》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与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续缕关情,书裙故事”,开篇即点明端午节的习俗,通过续缕和书裙的活动,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回忆。“年华又到”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年复一年,端午节再次来临,而岁月不待人。

“丝菖酒面,角黍波心,老去无多怀抱”,诗人通过描述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菖蒲酒和粽子,以及自己老去的感受,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在这样的节日里,诗人或许会想起往昔的欢聚,如今却只能独自品味时光的静好与寂寥。

“还是闭门,曼引诗声,暗温词稿”,诗人选择在家中闭门,吟诵诗歌,温习词作,这既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也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通过文字与音乐,与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

“任遗钿拾翠,金鞭公子,歌呼沿道”,这一句描绘了端午节期间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人们欢歌笑语,金鞭公子(古代指骑马游街的贵族)也加入其中,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诗人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隐含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思考。

“空见说、红荔湾头,流花桥畔,雷鼓云旗喧扰”,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红荔湾头、流花桥畔的景色与雷鼓云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也有对都市繁华的反思。

“阑干波影,粉麝风香,十里暄阳芳草”,这一段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的自然风光,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栏杆,空气中弥漫着麝香与花草的香气,阳光洒满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空巷近传,夜禁门迟,春台酺早”,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场景,空巷中传来阵阵乐声,夜禁门开启得晚,春台上的盛宴早早开始。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

“讲水嬉深意,莫负湘江一棹”,结尾处,诗人以湘江为背景,寄寓了对生活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一棹”(泛舟)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同时也提醒读者珍惜当下,不要辜负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与追求。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落索.郴县道中

终古郴江东去。郴山长住。

住岂无情去有情,同隔潇湘浦。况值黄昏梦雨。

玉京人苦。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处。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高阳台.寄题扫叶楼

叶积庭深,楼空一渺,于今几度秋风。

芳草斜阳,难寻拥彗高踪。

芒鞋竹帚晨昏课,想俳佪、频绕芳丛。

似閒愁、扫去还来,未许雍容。

凄凉东海红桑老,算未秋摇落,已倒梧桐。

诗恐惊人,丹青寄慨情浓。

谢家春草池塘梦,园半亩、分付奚童。

客径迟开,一任云封。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夜行船.宿鼎湖寺,怀慕经和尚。和梦窗宿化度寺韵

香积炊烟楼碧树。峰回转、草深春暮。

舍宅人遥,凭栏意远,报道云来封户。

老衲经行何处路。问仙鹤、怎时化去。

几树梅花,一龛灯火,肠断人生晞露。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解语花.游宜兴善卷洞

千年古峤,问讯西风,几度停鸾鞚。髻螺青耸。

幽栖处、竟许尘中人共。鸿濛凿空。

通沅瀣、茅峰三洞。云变幻、龙戏空高,尾坠吹天蝀。

大壑秋槎一纵。怪银河无月,珠闇骊拥。乳泉凝冻。

诗心洗、石气荒荒摇动。蓬山待梦。

试先采、芝苗归种。最堪怜、春压樵肩,半杜鹃红重。

形式: 词牌: 解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