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幽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脱俗的品质。
首句“幽芳宁忍混尘寰”,以“幽芳”开篇,点明了兰花的香气独特而高雅,不愿与世俗的尘埃混同,暗示了兰花的超凡脱俗。接下来,“长伴高人水石间”一句,将兰花置于山水之间,与高雅之人相伴,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清高与不凡。
“寒食禁烟过二月,江南春雪满千山”描绘了兰花在寒冷时节依然盛开,即使是在江南春雪覆盖的山间,也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其坚韧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烟云时傍孤根出,蜂蝶焉知此地闲”则通过烟云环绕、蜂蝶不知兰花所在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兰花的孤独与宁静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兰花虽处幽静之地,却依然吸引着自然界的生命前来探访。
最后,“琴阮相亲无俗韵,凡花艳质浪追攀”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认为兰花与琴阮(即古筝和阮咸)相得益彰,没有世俗的浮躁之气,而那些平凡的花朵只是徒有艳丽的外表,追逐着兰花的风华。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兰花的美丽与高洁,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