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昨过定水获观中丞相君和见心禅师诗亦续其韵》由元代诗人懋詷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次闲适的山林之行,与禅师的会面以及对国家兴盛的关切。
首句“閒陪绣斧访林墟”,以“绣斧”形容官员出行的仪仗,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同时点明了探访自然的轻松氛围。接着“丹桂飘香九月初”,以桂花的香气渲染出秋季的清新与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
“濯足溪流山鸟近,论文香阁晚钟疏”两句,通过“濯足”、“山鸟”、“论文”、“晚钟”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以及与禅师深入交流的场景。溪流潺潺,山鸟轻鸣,香阁内论文讨论,晚钟悠扬,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画面。
“禅翁爱客炊红稻,童子烹鱼得素书”描绘了禅师的热情好客,不仅亲自下厨为客人准备美食,还让童子烹制鱼肴,并得到一本珍贵的书籍。这一细节体现了禅师的智慧与生活情趣。
最后,“为问中兴好消息,江南忠杰有新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中兴的期待与关注,同时也对江南地区忠诚勇敢之士的赞赏与期待。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家统一与繁荣的共同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禅师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友情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