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五)东堂下牡丹,仆所栽者,清明后见花

三叠阑干铺碧甃。小雨新晴,才过清明后。

初见花王披衮绣。娇云瑞日明春昼。

彩女朝真天质秀。宝髻微偏,风卷霞衣皱。

莫道东君情最厚。韶光半在东堂手。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三层台阶铺着青石板,细雨过后天气转晴,恰逢清明节刚过。
初次见到花王身披华丽的绣袍,如娇云瑞日般照亮了春天的白昼。
彩衣少女朝拜真神,天生丽质,发髻微斜,轻风卷起她的霞衣,显出褶皱。
别以为春神对这里特别眷顾,其实春光大半掌握在他手中。

注释

阑干:台阶或栏杆。
碧甃:青石板。
清明后:清明节之后。
花王:比喻春天的花朵之王。
衮绣:华丽的绣袍,比喻花王的华美。
彩女:穿着彩衣的女子。
东君: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韶光:美好的时光。
东堂:可能指春天的庭院或东边的厅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前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盛开的美丽景色和自己栽培之花的喜悦心情。

"三叠阑干铺碧甃" 一句,以精巧的构图手法描绘出层层叠叠的阑干与其上的绿意,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又清新脱俗的氛围。"小雨新晴,才过清明后",点出了时间背景,是在一场细雨过后的晴朗天气中,正值春季的一个时节——清明之后,这个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初见花王披衮绣" 表现了牡丹这位“花王”初次展现其华丽服饰的壮观景象,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此句强调了它的高贵与美丽。紧接着的"娇云瑞日明春昼" 一句,则以柔和的语气描绘出温暖的阳光和轻盈的云朵,为牡丹的盛开提供了一幅和谐宜人的背景。

"彩女朝真天质秀" 这里的“彩女”指的是花神或仙女,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在春日里,花儿们向着太阳展示自己最真实、最美丽的模样。"宝髻微偏,风卷霞衣皱" 一句,则描写了牡丹瓣片间若隐若现的精致之处,以及微风中轻拂过花朵,使其看起来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 "莫道东君情最厚。韶光半在东堂手",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对春天的深厚情感,并通过“韶光”一词,暗示了自己与春光共存的乐趣,以及对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珍视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其三)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相见江南情不少。尔许多时,怪得无消耗。

淡日暖云句引到。阑干寂寞怜春小。

宫面可忺匀画了。粉瘦酥寒,一段天真好。

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九)敧枕

不雨不晴秋气味。酒病秋怀,不做醒松地。

初换夹衣围翠被。蔷薇水润衙香腻。

旋折秋英餐露蕊。金缕虬团,更试康王水。

幽梦不来寻小睡。无言划尽屏山翠。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六)春夜不寐

红影斑斑吹锦片。露叶烟梢,寒月娟娟满。

更起绕庭行百遍。无人祗有栖莺见。

觅个薄情心对换。愁绪偏长,不信春宵短。

正是碧云音信断。半衾犹赖香熏暖。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秋晚东归,留吴会甚久,无一人往还者

江接寒溪家已近。想见秋来,松菊荒三径。

目送吴山秋色尽。星星却入双蓬鬓。

凫短鹤长真个定。勋业来迟,不用频看镜。

懒出问人人不问。绿尊倒尽横书枕。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