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五首(其五)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打扫地面,焚烧香料,关上房门安睡,
竹席上的纹理像水面,帷帐轻薄如烟雾。

注释

扫地:清扫地面。
焚香:点燃香料。
闭阁:关闭房门。
眠:睡觉。
簟纹:竹席上的纹理。
如水:像水面一样平滑。
帐如烟:帷帐轻薄如烟雾。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句,通过对比和意象手法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境。

"扫地焚香闭阁眠"一句,描写的是清晨扫除尘土、焚烧香料以净化心灵,然后闭门而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氛围。这里的“扫地”和“焚香”,在古代文化中常与宗教仪式或是清净修行有关,显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簟纹如水帐如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美好的环境。簟(ruì)是一种用竹丝织成的床帘,这里的“簟纹”形容其纹理细密而柔和;“帐如烟”则是通过对比手法,强调房间内外界限模糊,仿佛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轻柔的烟雾之中。

"客来梦觉知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淡然态度。即使有客人到来打破这份宁静,诗人也只是从梦中惊醒,而对客人的来源和具体情况则不太关心,用“梦觉”二字形容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挂起西窗浪接天"则是诗人在被打扰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将帘子挂起,透过西窗望向远方,那份宁静与广阔的天空相连,让诗人的心灵得以释放和飞翔。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几句话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种杉竹

吏散庭空雀噪檐,闭门独宿夜厌厌。

似闻梨枣同时种,应与杉篁刻日添。

糟曲有神熏不醉,雪霜誇健巧相沾。

先生坐待清阴满,空使人人叹滞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孔毅父妻挽词

结缡记初欢,同穴期晚岁。

择夫得温峤,生子胜王济。

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从君吏隐中,穷达初不计。

云何抱沉疾,俯仰便一世。

幽阴凄房栊,芳泽在巾袂。

百年纵得满,此路行亦逝。

那将有限身,长泻无益涕。

君文照今古,不比山石脆。

当观千字诔,宁用百金瘗。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初秋寄子由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悽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当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形式: 古风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饱食有残肉,饥食无馀菜。

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

尔来谁独觉,凛凛白下宰。

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

多生味蠹简,食笋乃馀债。

萧然映樽俎,未肯杂菘芥。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

胡为遭暴横,三嗅不忍嘬。

朝来忽解箨,势迫风雷噫。

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