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慢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形式: 词牌: 十二时慢

翻译

夜晚的晴空初现,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明月,清风吹过,月光如水洗涤。
感觉到绿色的帷帐带来秋意,渐渐进入微寒的季节。
枯叶敲打着窗户,西风充满庭院,我无法入睡,只能起身。
滴答的更漏声,仿佛在敲碎我的心,各种思绪交织,全都是离别的愁绪。
老天啊,你怎能知道那句话曾深深萦绕在我心头。
长夜漫漫,我在枕上清晰地看到自己,独自辗转反侧。
蜡烛暗淡时我从梦中醒来,才发现又是一场梦境。
醒来后披着衣服独自坐着,心中充满百无聊赖的情感。
怎样才能再次与她相会,重温旧梦,整理那残留的香气。
向上天祈祷,愿从此不再分离,永不抛弃这份情感。

注释

晚晴:傍晚的晴朗天空。
淡烟:稀薄的烟雾。
翠帐:绿色的帷帐。
微寒:轻微的寒冷。
败叶:落叶。
更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代表时间流逝。
万感:各种感触。
离人:离别的人。
分明:清楚明白。
元来:原来。
无憀:无所寄托,无聊。
云雨:男女欢爱的隐喻。
馀香:残留的香气。
抛弃:放弃,遗弃。

鉴赏

这首《十二时慢》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夜晚初晴时分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以清冷的秋夜景色开篇,月光透过薄雾显得格外明亮。"觉翠帐、凉生秋思",暗示词人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引发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渐入微寒天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败叶敲窗,西风满院",落叶与西风的声响更增添了词人的孤寂。"更漏咽、滴破忧心",通过听觉描绘夜深人静时的滴水声,加重了词人的忧虑和愁绪。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那一句承诺或话语至今仍萦绕心头。"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写词人在长夜难眠中反复回想,试图寻找慰藉。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替,使词人的孤独更加深沉。"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描绘了词人醒来后的落寞情绪,渴望与所爱之人重聚。

最后,词人向天地发出祈愿,"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柳永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小镇西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

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雪。分明似旧家时节。

正欢悦。

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形式: 词牌: 小镇西犯

六么令

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

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

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

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

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木兰花(其一)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

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其一)杏花

剪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天然淡泞好精神,洗尽严妆方见媚。

风亭月榭闲相倚,紫玉枝梢红蜡蒂。

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杯盘催结子。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