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寒菜两三畦。

花不成畦。折归灯下伴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卖花声》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居秣陵西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我住秣陵西”,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居住地,秣陵即南京,暗示了远离繁华都市的隐居生活。接着,“西鸟秋啼”一句,以自然界的鸟鸣声作为背景音,渲染出一种秋日特有的寂寥氛围,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哀愁的基调。

“也无墨客对挥犀”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挥犀,原指文人雅士挥毫泼墨,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暗含了无人共赏、无人共鸣的孤独感。紧接着,“何处寻秋何处醉”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试图在寻找秋日美景中寻求慰藉,但最终只能借酒浇愁,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妹青溪”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某种理想生活的向往,青溪象征着清澈、宁静的美好,与前文的秋日景象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下半阙转而描写日常生活场景。“寒菜两三畦。花不成畦。”这两句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画面,寒菜虽少,却也生机勃勃,与上文的秋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惜与满足。随后,“折归灯下伴凄迷”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诗人独自一人在灯下,与寒菜相伴,感受到的是内心的凄迷与孤独。

最后,“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青门人缟袂,可能指的是友人穿着素净,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友人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淡墨曾题,则暗示了两人曾经有过共同创作或交流的经历,加深了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85)

龚自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籍贯:27岁中举
  • 生卒年: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相关古诗词

卖花声.紫菊有近似墨菊者

谁砑九秋光。玉女玄霜。胭脂队里铁为肠。

闻道豪家开夜宴,肯唤秋娘。秋味黯然长。

不要秾香。纸屏六幅绘湘江。

影忒似花花似影,小费评量。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清平乐

芙蓉老去。没个销魂处。今雨不来来旧雨。

心与亭台俱古。青溪一曲盘桓。粥鱼茶板荒寒。

多谢画师慰我,红妆打桨同还。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

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针儿七个尽情穿。

略费玲珑七孔藕心钱。床上宜施宝,琴中替辨弦。

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水龙吟

虎头燕颔书生,相逢细把家门说。

乾隆丙午,鲸波不靖,凤山围急。

愤气成神,大招不反,东瀛荡坼。

便璇闺夜闭,影形相吊,髽子矮,秋灯碧。

宛宛玉钗一股,四十年、寒光不蚀。

微铿枕上,岂知中有,海天龙血。

甲子吟钗,壬申以殉,钗飞吟歇。

到而今,卷里钗声,如变徵,听还裂。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