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彭门公庭中一棵历经千年的古桧,在一场风雨中摧折的情景。诗人以“杳杳参天气,亭亭构厦材”起笔,将古桧比作支撑天宇的栋梁之材,凸显其高大挺拔的形象和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千年对霜雪,一夕折风雷”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和自然的力量对比,展现了古桧的坚韧与脆弱,它虽经千年霜雪,却在一夜之间被风雷摧折,表达了对古桧命运的惋惜之情。
“枕静疏声减,庭宽翠影开”描绘了古桧倒下后,庭院内的景象变化。静谧的夜晚,随着古桧倒塌,原本由它带来的轻柔声响减弱,庭院变得更加宁静;同时,翠绿的树影也因它的倒下而散开,展现出一种空旷与寂寥。最后,“梧桐与杨柳,娇色倚楼台”以梧桐和杨柳的娇嫩色彩与楼台相映衬,反衬出古桧倒下的悲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桧命运的描述,寓含了对生命坚韧与脆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