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三)

为郡无如王使君,一家清冷似云根。

货财不入崔洪口,俎豆尝闻夫子言。

须发坐成三载雪,黎氓空负二天恩。

不堪西望西风起,纵火昆崙谁为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没有哪个郡守能比得上王使君,他家清贫冷淡如同云根深深。
财物从不进入崔洪的家中,他曾听闻夫子的教诲。
须发因年老而变得如雪白三年,百姓未能得到两位天子的恩泽。
难以忍受向西遥望西风起时,纵然昆仑大火又有谁能评说。

注释

如:像。
云根:比喻清贫的生活。
崔洪口:形容崔洪清廉,不贪财物。
夫子:古代尊称有学问的老师。
须发:胡须和头发。
三载:三年。
黎氓:百姓。
不堪:难以忍受。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大山,这里象征远方或困难。

鉴赏

诗中透露出一种深切的乡愁与对往昔时代的怀念。"为郡无如王使君,"表明诗人对于当地无能官吏的失望和无奈,同时又渴望有贤良之士出现,如同古代的贤相王勃,能够治理家园。"一家清冷似云根"则描绘出一片清贫而宁静的家庭景象,宛如云间的一棵孤独的树根,显得格外凄凉。

接下来的"货财不入崔洪口"用了西汉时期的廉吏崔不韦和洪鉴的事迹,说明诗人家中清贫,绝无贪污之举。"俎豆尝闻夫子言"则是说诗人即便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坚守先贤的教诲,不失其节。

"须发坐成三载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头发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如同白雪一般。"黎氓空负二天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恩惠的感激之情,虽然自己处境困顿,但依旧心怀忠诚。

最后两句"不堪西望西风起,纵火昆崙谁为论"中,“西望”是指对远方故土的眺望,"西风起"则象征着变革或动荡的到来。"纵火昆崙谁为论"则是在问,面对如此混乱的世道,还有谁能站出来讨论治理天下的策略呢?这里“纵火”可能暗指战乱,“昆崙”则象征着险阻重重的情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家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无奈。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四)

魄慑魂飞骨亦销,此魂此魄亦难招。

黄金白玉家家尽,绣闼雕甍处处烧。

惊动乾坤常黯惨,深藏山岳亦倾摇。

恭闻国有英雄将,拟把何心荅圣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五)

不是龚黄覆育才,即须清苦远尘埃。

无人与奏吾皇去,致乱唯因酷吏来。

刳剥生灵为事业,巧通豪谮作梯媒。

令人转忆王夫子,一片真风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古出塞曲三首(其一)

扫尽狂胡迹,回头望故关。

相逢惟死斗,岂易得生还。

纵宴参胡乐,收兵过雪山。

不封十万户,此事亦应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古出塞曲三首(其二)

玉帐将军意,殷勤把酒论。

功高宁在我,阵没与招魂。

塞色干戈束,军容喜气屯。

男儿今始是,譀出玉关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