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五)

不是龚黄覆育才,即须清苦远尘埃。

无人与奏吾皇去,致乱唯因酷吏来。

刳剥生灵为事业,巧通豪谮作梯媒。

令人转忆王夫子,一片真风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这不是龚黄般的贤臣培养人才的地方,这里需要远离尘世的清苦生活。
没有人能向君王陈奏我的离去,社会动乱往往源于严苛官吏的横行。
他们残害百姓作为自己的功绩,巧妙地利用权谋和谎言作为升迁的手段。
这让我更加怀念王夫子,他的真诚之风一去不复返。

注释

龚黄:古代贤臣的代称,指治理有方、清正廉洁的人。
清苦:清贫刻苦的生活。
尘埃:世俗的纷扰或尘世生活。
奏:上奏,向君主报告或建议。
致乱:导致社会混乱。
酷吏:严苛残忍的官吏。
刳剥:残害,剥削。
事业:此处指官员的所谓功绩。
巧通豪谮:巧妙地利用权势和诬陷。
王夫子:可能指历史上某位品德高尚的学者或官员。
真风:真实的、高尚的风气。
去不回:一去不复返。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忧国之情的诗篇,反映了诗人对时世乱象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关怀。诗中开篇即提出不是那些品德高尚、能够教化后人的贤才在位,就必须经历清苦与尘埃的考验,这是时代赋予个体的宿命。接着,诗人指出没有人能直言真相呈献给皇帝,只因为酷吏横行导致了社会动乱。"刳剥生灵为事业,巧通豪谮作梯媒"这两句极具震撼力,揭示了当时官僚的残酷与奸臣的欺骗手段,他们将剥夺民众生命视作成就,将花言巧语作为攀爬权力的工具。

诗人随后提及"王夫子",即唐代著名文人王维,以此表达对其清廉品格的怀念。"一片真风去不回"则是诗人的深沉感慨,意味着纯洁的气节已难以在乱世中得到保留,它如同秋风一般,吹逝而不可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与个体的高尚情操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无尽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悲凉。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古出塞曲三首(其一)

扫尽狂胡迹,回头望故关。

相逢惟死斗,岂易得生还。

纵宴参胡乐,收兵过雪山。

不封十万户,此事亦应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古出塞曲三首(其二)

玉帐将军意,殷勤把酒论。

功高宁在我,阵没与招魂。

塞色干戈束,军容喜气屯。

男儿今始是,譀出玉关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古出塞曲三首(其三)

回首陇山头,连天草木秋。

圣君应入梦,半路遣封侯。

水不担阴雪,柴令倒戍楼。

归来麟阁上,春色满皇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古塞上曲七首(其一)

幽并儿百万,百战未曾输。

蕃界已深入,将军仍远图。

月明风拔帐,碛暗鬼骑狐。

但有东归日,甘从筋力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