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枢四首(其三)

林壑苍茫渺一涯,辱公词藻借光华。

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

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

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山林沟壑广阔无边,您的诗篇犹如光芒闪耀。
您的才华如金石掷地,清雅之梦预示着笔下生花。
不像战后初次过岭,您的名声早已在奏章中显赫。
穿官服未满足您一生抱负,常担忧追赶时不再能身披红袍侍奉君王。

注释

林壑:山林沟壑。
苍茫:广阔无边。
辱:承蒙。
词藻:诗文。
光华:光芒。
岂直:岂止。
金投地:金石掷地。
清梦:清雅之梦。
笔有花:笔下生花。
罢兵:战争结束。
初度岭:初次过岭。
奏疏:奏章。
名家:有名望的人。
曳裾:穿官服。
平生志:一生抱负。
追锋:追赶。
侍绛纱:身披红袍侍奉君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对友人路枢的和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路枢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朋友文采斐然的钦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抱负的感慨。首句“林壑苍茫渺一涯”描绘了一幅辽阔而深远的山林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背景。接着,“辱公词藻借光华”是对路枢诗词才华的赞美,暗示他的文字如同光芒四射,为诗人自己增添了光彩。

“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进一步赞扬了路枢的文笔犀利,犹如金石掷地有声,且想象他的梦境中也充满了诗意。诗人以“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暗示路枢的才华在早期就已显现,如同军队凯旋或上奏朝廷的奏疏一样,早早赢得了名声。

最后两句“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遗憾,他羡慕路枢能尽情发挥才情,而自己却未能完全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担心未来不能像路枢那样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整首诗情感真挚,对友人的赞美与自我反思交织,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路枢四首(其二)

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

脱屣红尘谁肯办,挂冠黑发世应无。

愿陪几杖登南阜,遥想氛埃暗北区。

晚节功名端不免,云台依旧矗天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路枢四首(其一)

图书虽是旧生涯,翰墨那能掞国华。

戏綵便甘辞五马,退朝犹想覆千花。

先民事业高三代,将圣春秋自一家。

他日登门谢佳句,剧谈当许岸乌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蔡生迁居二首蔡学佛故用杜老与赞公故事蔡常令一妪持简来(其二)

一壶村酒要同尝,脯醢菹肴取次将。

谈话翠微修竹径,追随斜照晚风冈。

梅花淡淡传春意,柳色依依作岁阳。

只么往来成乐土,岂知身世落南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德施赏金沙

笼纱未暗尘,锦幄又经春。

有艳晓酣酒,无言时恼人。

后先争绚倩,开落自仍频。

相对长松树,香心结蕊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