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中假寐

孤枕欠晓梦,短舆偿午眠。

篮摇小儿卧,龛定老僧禅。

少瞑溪山眼,良劳仆从肩。

醒来斜日暮,亟唤玉骢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孤零零的枕头缺少了清晨的梦境,简陋的车驾弥补了午后的睡眠。
竹篮摇晃着小儿进入梦乡,佛龛静坐着老僧入定修行。
短暂的闭目养神中,山水景色映入眼帘,仆人们辛苦地挑起担子。
醒来时夕阳已西下,急忙呼唤马鞭催促玉骢前行。

注释

孤枕:形容一个人独睡的枕头。
晓梦:清晨的梦境。
短舆:简陋的车。
午眠:午后的小憩。
篮摇:竹篮摇动。
小儿卧:小孩在篮中入睡。
龛定:佛龛静止,指老僧打坐。
老僧禅:老僧的禅定修行。
少瞑:短暂的闭眼休息。
溪山眼:山水景色。
良劳:辛苦。
仆从肩:仆人们的肩膀。
醒来:从睡眠中醒来。
斜日暮:夕阳西下。
亟唤:急忙呼唤。
玉骢鞭:装饰华丽的马鞭。

鉴赏

诗人通过对一段假寐时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闲适的午后场景。"孤枕欠晓梦,短舆偿午眠"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人在悠长的午休中,不知不觉间沉浸于浅睡之中的状态,那种放松和舒缓仿佛能让人忘却一切世俗的纷扰。接下来的"篮摇小儿卧,龛定老僧禅"则转换了画面,从个人延伸到家庭和寺庙,共同构建出一个宁静祥和的社会图景。

"少瞑溪山眼,良劳仆从肩"两句中,诗人用"少瞑"来形容大自然在午后时分也似乎沉醉于休憩之中,而"良劳仆从肩"则透露出一丝生活的不易和辛勤,这种对比强化了整体氛围的丰富性。

最后,"醒来斜日暮,亟唤玉骢鞭"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生活的召唤。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黄昏已至,而"亟唤玉骢鞭"则是一种对行动的渴望,这里的"亟"字用得极妙,既传达了紧迫感,也表达了一种不愿就此结束这份宁静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于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珍视。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偕张总干章帅机同游檀溪登极目和韵(其一)

底须风景叹新亭,且听樽前贱子陈。

拚却玉山颓绿醑,莫将银海眩黄尘。

山容似画屏环立,世事如棋局几新。

惟有东风不今古,露花烟柳一般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偕张总干章帅机同游檀溪登极目和韵(其二)

美哉轮奂若天成,一笑凭栏趁喜晴。

弹厌江山诗句老,破除胸臆酒樽盈。

溪头圉圉观鱼跃,柳外萧萧忆马鸣。

明日无妨再联辔,海棠犹未醉春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偶得希真岩壑旧隐正在小圃因赋(其一)

数峰佳致蔼前修,心匠玲珑小更幽。

公去我来几传舍,人非物是一虚舟。

矗天柳色新条改,垂地藤阴旧迹留。

坐对黄花谁领会,犹疑蝴蝶是庄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偶得希真岩壑旧隐正在小圃因赋(其二)

高人已逐烟霞去,此地犹馀岩壑存。

十数小峰缠古蔓,两三老木长盘根。

月沉翠柳空梁影,雨洗苍苔带屐痕。

留得清风师后进,绝胜金谷忆王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