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饶节所作,名为《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其七)》。诗中运用了蔡子叔和支道林这两个历史人物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深入探讨内心世界的渴望。
“君岂蔡子叔,我非支道林。” 开篇以两个历史人物蔡子叔和支道林为引,蔡子叔是东汉末年的隐士,支道林则是晋代的高僧,诗人通过这两者来暗示自己与友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品格和智慧的敬仰。
“何当速相就,为子细徵心。”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快与友人相聚,共同深入探讨内心世界的心愿。这里的“徵心”即探索内心,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心灵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于精神层面交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