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其四)山茶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誇落墨,独赏江南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南山上松声萧瑟,黄叶在强风中纷纷飘落。
又有谁会怜惜这如花的儿女,在冰雪严寒中凋零。
唯有坚韧的松树能展现出经冬不凋的风姿,自古以来只有丘翁能做到。
赵老先生领悟了这个真谛,他的画作洗尽铅华,独具匠心。
他用丹砂在手中调色,绘出那鲜艳的鹤顶红。
何必夸赞下笔时的豪放,只欣赏他江南画师的独特技艺。

注释

萧萧:形容风吹松林的声音。
南山:指南方的山。
陨:落下。
儿女花:比喻娇嫩的花朵,这里代指美丽的女子。
丘翁:指古代的隐士或有德者丘壑。
赵叟:姓赵的老者。
胶粉:绘画中的颜料和辅助材料。
丹砂:矿物名,红色,用于绘画。
鹤顶红:一种红色颜料,此处借指鲜明的颜色。
誇:夸赞。
落墨:下笔、落笔。
江南工:江南地区的绘画技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描绘一幅秋景图画中的意境。"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秋天南山上松树的飒飒声响和落叶随风舞动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肃穆的氛围。

接下来的"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严寒中的美丽事物(比喻为“儿女花”)缺乏关怀之情。这里的“儿女花”可能指的是秋天里依然顽强绽放的花朵,它们如同被遗忘的美好,散发着最后的光彩,即使是在严寒和冰雪中也不愿意凋零。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两句,表明只有那些能够承载年华变迁、风霜加身之美的人或物,才能被后世所铭记。这里的“丘翁”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通常用以指代隐逸高士,他们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保有本色,故能传承久远。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则是对画家赵昌(赵叟)技艺的赞誉,意谓他的绘画之妙已达到了极致,以至于让人忘却了世间繁杂纷争,如同一场大洗涤,将心灵净化。

最后两句"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誇落墨,独赏江南工"则是在赞美赵昌的绘画技巧,他能在小小的画布上(掌中)调和出如丹砂般鲜艳的色彩,让画中的鹤顶呈现出绚烂的红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那些过度渲染、堆砌华丽词藻的诗文,自己并不感兴趣,而是更欣赏那种简洁而不失深致的江南画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艺术技巧的描写,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抒怀,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高雅境界的个性。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一)

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

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

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

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

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馀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接统真千岁,膺期止一章。

周南稍留滞,宣室遂凄凉。

病马空嘶枥,枯葵已泫霜。

馀生卧江海,归梦泣嵩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与欧育等六人饮酒

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红。

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

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

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