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行

鶗鴂初鸣洲渚满,龙蛇洗鳞春水暖。

病多欲问山寺僧,湖上人传石桥断。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春黄莺鸣叫,水边洲渚繁茂
龙蛇在温暖的春水中清洗鳞片

注释

鶗鴂:黄莺。
洲渚:水中的陆地或小岛。
满:茂盛。
龙蛇: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水:春天的水。
病多:身体不适。
欲问:想要询问。
山寺僧:山上的僧侣。
湖上:湖边。
石桥断:石桥损坏或断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鶗鴂初鸣洲渚满"一句,以鸟鸣声作为开篇,通过对水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示出春天大自然苏醒的生态景观。接下来的"龙蛇洗鳞春水暖"则通过形象鲜明的比喻,传达了春季水温适宜、生命力旺盛的情境。

然而,从第三句开始,诗人的情绪有所转变。"病多欲问山寺僧"表露出诗人因身体不适而想要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这里的“山寺僧”象征着宁静与超脱。最后一句"湖上人传石桥断"则可能是对现实中的某种隔绝或阻碍的隐喻,或者仅仅是外在环境的一种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春日自然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求索,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独特的作品。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春归去

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年年白眼向黔娄,唯放蛴螬飞上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独摇手

汉宫新燕矜蛾眉,春台艳妆莲一枝。

迎春侍宴瑶华池,游龙七盘娇欲飞。

冶袖莺鸾拂朝曦,摩烟袅雪金碧遗。

愁鸿连翾蚕曳丝,飒遝明珠掌中移。

仙人龙凤云雨吹,朝哀暮愁引哑咿。

鸳鸯翡翠承宴私,南山一笑君无辞。

仙蛾泣月清露垂,六宫烧烛愁风欷。

形式: 古风

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穫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荅风雨,愿献兰一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草木言

何生我苍苍,何育我黄黄。

草木无知识,幸君同三光。

始自受姓名,葳蕤立衣裳。

山河既分丽,齐首乳青阳。

甘辛各有荣,好丑不相防。

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

愿天雨无暴,怨地风无狂。

雨足因衰惫,风多因夭伤。

在山不为桂,徒辱君高冈。

在水不为莲,徒占君深塘。

勿轻培塿阜,或有奇栋梁。

勿轻蒙胧泽,或有奇馨香。

涓毫可蔍差,朝菌寿为长。

拥肿若无取,大椿命为伤。

婆娑不材生,苒苒向秋荒。

幸遭薰风日,有得皆簸扬。

所愧雨露恩,愿效幽微芳。

希君频采择,勿使枯雪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