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洋

涉海才经五日期,深洋一望黑淋漓。

波摇月夜人先见,船过雨天龙未知。

险胜吕梁漂鹢处,悲同巫峡泣猿时。

平生一段乘桴意,莫为微躯到此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黑水洋》,描绘了诗人航海经历中所见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景象。首句“涉海才经五日期”,点出诗人刚刚度过漫长的海上旅程,而“深洋一望黑淋漓”则形象地刻画出深海的广阔和黑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波摇月夜人先见,船过雨天龙未知”两句,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波涛和雨中的航行,展现了海上的变幻莫测,以及诗人对未知的敬畏与期待。月夜的明亮与深海的黑暗形成对比,而雨天的龙(可能指船只在风雨中摇曳)则象征着航行的艰难。

“险胜吕梁漂鹢处,悲同巫峡泣猿时”进一步表达了航行的艰险,吕梁泛指险峻的江河,此处暗指海上的惊涛骇浪;而巫峡的猿鸣则让人联想到哀伤的情绪,诗人将自己比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漂流的舟船,情感深沉。

最后,“平生一段乘桴意,莫为微躯到此疑”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身处险境,但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乘风破浪的决心,不因身体的疲惫而动摇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黑水洋的壮丽景色和航行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登大牢山

海上名山谁作邻,数峰高起自为群。

林明夜见水底日,浪动暮疑岩下云。

渺渺乾坤何处辨,迢迢齐楚此中分。

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秋思

往事分明似梦中,敝衣破帽立西风。

河流不为愁人计,势逐长江日夜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忆汪遁斋二首(其一)

四明羁客近如何,别去今才一月过。

记得小斋多野色,豆花阴里唱离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忆汪遁斋二首(其二)

一身独向中原去,每到前涂忆故知。

折得柳条无寄者,小桥东畔立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