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三)

往还等妄虑,谁能不同天。

天枢寂不动,万事如云烟。

异哉狂驰子,乃欲出人寰。

垂涎探宝藏,脱迹蓬莱山。

耳能听丝竹,目能辨蚩妍。

天灵参我前,宇宙相周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三)》。湛若水以“往还等妄虑,谁能不同天”开篇,表达了对世间纷扰与个人心灵的深刻思考。他指出,人们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过程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忘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接着,“天枢寂不动,万事如云烟”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稳定与人类活动的短暂。天枢,即北极星,象征着永恒不变的指引;而万事如云烟,则形象地描绘了人间世事的瞬息万变,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宁静。

“异哉狂驰子,乃欲出人寰”中,“狂驰子”比喻那些急功近利、追求超越世俗的人们,他们渴望逃离尘世的束缚,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垂涎探宝藏,脱迹蓬莱山”则描绘了这些人的行为,他们如同贪婪的探险者,追逐着未知的宝藏,最终却可能迷失在追求的道路上。

“耳能听丝竹,目能辨蚩妍”表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审美的欣赏,认为通过音乐和艺术,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最后,“天灵参我前,宇宙相周旋”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融合,认为自己与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在追求物质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平衡,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其四)

周旋至南极,弭节金华天。

道逢同心子,班荆坐野烟。

凭高一舒啸,直欲小八寰。

八寰皆我闼,何处是故山。

霭霭晴岚翠,灼灼春花妍。

千秋风浴意,乐矣忘言旋。

形式: 古风

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其一)

榜夫晨理棹,行人难久留。

悲管三四动,注目临溪楼。

昨为饮会地,一旦如三秋。

流光逝不停,一去永不收。

幽兰发汀渚,灵芝秀崇丘。

因风遗远馥,聊以消我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其二)

我忧难且陈,具陈忧愈长。

寸心托短札,道远不可将。

隆思盈怀闼,浩浩谁能量。

上士厌糠籺,狗马饫高粱。

芝兰翳草莽,荆杞生高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其四)

险阻思安土,乐天安可忘。

念彼同怀子,暌别令心伤。

天地尚回转,日月会有常。

咫尺乃千里,何况道路长。

滁云耿悬榻,婺雨暗山房。

摩挲旧题句,中夜梦连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