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其二)

我忧难且陈,具陈忧愈长。

寸心托短札,道远不可将。

隆思盈怀闼,浩浩谁能量。

上士厌糠籺,狗马饫高粱。

芝兰翳草莽,荆杞生高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湛若水之手,名为《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其二)》。湛若水以深沉的忧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描绘了一幅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社会图景。

首句“我忧难且陈,具陈忧愈长”开篇即点出诗人内心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难以言表,反而在倾诉的过程中愈发增长,暗示了忧虑的复杂性和深远性。接着,“寸心托短札,道远不可将”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简短的文字来传达内心深处的忧虑,但又感叹于路途遥远,难以将这份情感完全传递出去,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

“隆思盈怀闼,浩浩谁能量”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形容思绪如江海般浩瀚无垠,难以计量,表达了对复杂情感的深刻体验。接下来,“上士厌糠籺,狗马饫高粱”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现象,上层人士厌倦粗茶淡饭,而下层的牲畜却能饱食高粱,形象地讽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

“芝兰翳草莽,荆杞生高堂”则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社会环境,芝兰虽美却被杂草掩盖,荆杞却能在高堂之上肆意生长,象征着美德被忽视,邪恶却能横行,反映了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正义的缺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追求。湛若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体现了其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其四)

险阻思安土,乐天安可忘。

念彼同怀子,暌别令心伤。

天地尚回转,日月会有常。

咫尺乃千里,何况道路长。

滁云耿悬榻,婺雨暗山房。

摩挲旧题句,中夜梦连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风木馀思卷为前工部今刑部主事张君公载父

昔为都水使,今为贯城星。

问是谁氏子,诗礼闻过庭。

传家一忠孝,孝感有足徵。

先君居庐日,供花发于瓶。

无情尚可格,况以通神明。

伊人久已逝,乡里有流声。

开卷为再拜,永言风木情。

形式: 古风

赠内侄袁汝进掌教候官

尔考贤明府,于我内弟兄。

辍铎宰名邑,早时解簪缨。

嗟子实贤似,秋闱起传经。

两拜广文毡,候官自连城。

端确吾所爱,闻礼由过庭。

去振传家铎,风声播八闽。

形式: 古风

将游观音阁诸胜途中

朝出平子门,朔风吹我衣。

欣然得閒情,荒村稻畦畦。

仰视云间雁,木落犹南飞。

感我故园念,秋深客未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