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原岂敢休。
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雠。
这首诗名为《夜学》,出自北宋时期文学家文同之手。这是一首表达读书学习不分昼夜、孜孜不倦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夜晚继续研读书籍的情景进行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知识渴望和追求的执着态度。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原岂敢休。”这里,“叨名”指的是背诵书中的内容,“堪放”则是能够记得住。诗人说尽管已经记下了一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就不应停止学习。
“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雠。”这一句通过对夜晚读书环境的描写,强调了自己与古人的渊源和联系。“文字”指的是书籍中的文字,“一床”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沉浸在书海之中;“灯一盏”表明时间已经深入夜晚;“只应前世是深雠”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对古人的学问追求有着天然的呼应和共鸣。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无限渴望、不分昼夜地学习的决心,以及他与前世学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结。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
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老栎抱拥肿,金狨立鬅鬙。
当年陇山道,似此见危层。
鹑觚西北地鳞鳞,此处当年起战尘。
见说如今沟垄下,断锋残镞属耕民。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