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鹑觚西北地鳞鳞,此处当年起战尘。
见说如今沟垄下,断锋残镞属耕民。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后果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往昔战事的回忆和对现今和平生活的赞美。首句“鹑觚西北地鳞鳞”中,“鹑觚”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形容其坚固而层叠,如同鱼鳞一般,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同时,通过“西北地”的设定,可以想见当年战争的广阔范围和惨烈场面。
接下来的“此处当年起战尘”则进一步点明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其历史深度和悲剧色彩随之展现出来。诗人通过这种设定,为后续的描写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而在“见说如今沟垄下,断锋残镞属耕民”这两句中,诗人转向对现在的和平景象进行描绘。“见说如今”表明这是后人的传述或是诗人自身的观察,“沟垄下”则是战后的废墟,而“断锋残镞属耕民”则意味着那些曾经用来杀伐的兵器,现在都被农民们收集起来,重新用于和平的农业生产。这不仅展示了战争过后人们生活的变迁,也反映出了历史的轮回与人间的无常。
总体而言,这几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战乱与和平的强烈对比,以及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肯定。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汉中为会失兼程,雨雪曾无一日晴。
拗项桥头聊立马,使车应已过褒城。
林下翩翩雁影斜,满川红叶映人家。
岩头孤寺见横阁,有客独来登暮霞。
晚衙初散吏人归,独立南亭著道衣。
浅酒小诗聊自乐,此心浑欲外轻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