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瓮间吏部姓名池,僧舍人家傍水涯。
黍熟稻香俱可饭,橙黄橘绿最宜诗。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瓮间吏部姓名池”,以“瓮间”点明地点,暗示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气息,“吏部”则借官职之名,暗喻池塘边可能住着一位文人或官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文化氛围。“僧舍人家傍水涯”,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僧舍与普通人家置于水边,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处。
接着,“黍熟稻香俱可饭”,诗人通过“黍熟稻香”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更体现了食物的丰富多样,以及人们对于自然馈赠的满足感。“橙黄橘绿最宜诗”,则将自然界的色彩与文学创作巧妙结合,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诗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不详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江上人知我姓名,枝头手自摘香橙。
一盘来致殷勤意,侬有儿为太学生。
江东英杰旧孙郎,遗烈于今尚未忘。
犹有神祠枕流水,一间茅屋似昭王。
渔人生计占沙洲,一网鳊鱼二百头。
鱼未到家人买尽,明朝一网更盈舟。
地近荆州见木奴,青黄照眼两三株。
百钱买得霜前颗,味带儒酸似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