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人羁旅不成归,梦绕南枝与北枝。
安得孤根连夜发,要当雪月群明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又寄王立之》。诗中表达了南方人远离家乡,在外地漂泊无法归乡的情感。诗人通过梦中的景象,将自己比作南枝和北枝,暗示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渴望自己的心志如同孤根植物,在夜晚也能迅速生长,选择在雪月明亮的时候绽放,象征着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实现归乡的愿望,或者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与不屈。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浩水精盐。
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
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
定是岑公閟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
蓬窗高卧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
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闻健且频倾。
玉笥峰前几百家,山明松雪水明沙。
趁虚人集春蔬好,桑菌竹萌烟蕨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