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五)贺默轩

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

几年不听渭城声。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

闻说语言都好,便应步履全轻。长生第一是风僧。

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昔日饮酒作诗的日子,风流才子的心怀如酒倾泻。
多年未再聆听渭城曲的旋律。杯中不再有贺老的欢庆,书卷里也少了弥明的才情。
听说他的言谈举止都极佳,想必步履轻盈。追求长生,他最向往的是风僧的生活。
额头刻着八十的印记,他既能说又能行,活出了真我。

注释

论斗酒:形容昔日饮酒作诗的豪放。
风流怀抱:指才子的潇洒情怀。
渭城声:指《渭城曲》或《阳关三叠》,送别曲目。
尊前无贺老:贺老可能是指贺知章,此处指没有了他的欢宴。
卷里少弥明:弥明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王维,此处指书卷中少了他的才华。
步履全轻:形容人行动轻盈,精神焕发。
风僧:指修行的僧人,这里可能象征超脱尘世的生活。
额前书八十:意指年事已高,但仍有活力。
能说又能行:形容人经验丰富,行动力强。

鉴赏

此诗乃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临江仙·其五》。从这短小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时光和旧友间饮酒论剑的怀念,以及他对长生僧人的推崇。

"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与朋友们在过去聚首时的情景,他们以诗歌和斗酒为乐,彼此之间充满了风雅之气,那种友情和文化的交流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倾泻出来。

接下来的"几年不听渭城声。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知识的渴望。渭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诗人聚集的地方,而“尊前无贺老”则是说现在没有了那些年长有智的朋友,“卷里少弥明”表达了书籍中也缺乏了往日那般灿烂的智慧。

"闻说语言都好,便应步履全轻。长生第一是风僧。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口才出众的人物的赞赏,其中特别提到了“长生僧”,可能是一位道号或法号,以其超凡脱俗、修身养性而闻名。额前书八十,意味着这位僧人不仅年岁已高,而且还能将所学以身作则。

整体来看,这段诗词既有对往日欢聚的追忆,也有对智慧和超脱世俗生活者的尊崇,是一首融合了怀旧、赞美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七)谢友人

老去尚呼张丈,醉中自惜熊儿。越王台上鹧鸪啼。

三朝臣不遇,无复好文时。

情绪幽幽似结,鬓丝索索禁吹。病来魂不到相思。

散人腰已散,倚杖叹吾衰。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一)端午

幸自不须端帖子,闲中一句如无。

爱他午日午时书。惟应三五字,便是辟兵符。

久雨石鲸未没,小风纨扇相疏。邀朋一笑共菖蒲。

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六)访梅

西曲罥衣迷去路,雪销断岸无痕。

寻花不拟到前村。暖风初转袖,小径忽开门。

却忆临塘桥下马,暗香不是黄昏。

人生南北与谁论。岭梅花树下,闲听蜜蜂喧。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三)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

旧日采莲羞半面,至今回首匆匆。

梦穿斜日水云红。痴心犹独自,等待郑公风。

海上颓云潮不返,侧身空堕辽东。

人间天上几时同。宫衣元不遇,无语醉醒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