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洞

南华老明师,遗像颇清古。

昔为挂空月,今作归云土。

云来初无心,云去定何处。

空馀暗窦泉,翠盎含白乳。

华堂谁复枝,缺甃久未补。

林深自成风,山润疑欲雨。

穷幽眼未餍,曳杖足已苦。

入山无与迎,出山信谁阻。

有客自去来,山僧无一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归云洞的自然景观和氛围,充满了禅意和隐逸之趣。诗人以“南华老明师”开篇,借以引出对归云洞的描述,暗示着洞中蕴含的宁静与超脱。通过“挂空月”与“归云土”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云来初无心,云去定何处。”这两句以云的自由飘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云的来去自如,既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空馀暗窦泉,翠盎含白乳。”暗指洞中虽无明显水源,但依然有泉水流淌,象征着生命之源的不竭与内在的滋养。翠绿的容器中含着洁白的乳液,既是一种生动的比喻,也是对洞内环境清幽、纯净的描绘。

“华堂谁复枝,缺甃久未补。”这里以“华堂”喻指洞中的美好景象,而“缺甃”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林深自成风,山润疑欲雨。”描绘了洞外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树林深处自生凉风,山间湿润仿佛要下雨,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穷幽眼未餍,曳杖足已苦。”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与追求,即使脚步疲惫,心灵却始终满足于这份探索的乐趣。

“入山无与迎,出山信谁阻。”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无论是进入还是离开,都不受外界的约束或干扰。

“有客自去来,山僧无一语。”最后两句以客人的来去自由和山僧的沉默,进一步强调了归云洞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其中蕴含的超脱世俗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云洞及其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次韵次卿见寄

此生怀抱向谁开,唯有华颠苦见催。

万事只今浑是梦,寸心堪笑已成灰。

路长安得诗飞去,交浅唯愁雨不来。

此意喜君无冷暖,尺书频寄塞鸿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食瓜二首(其一)

酂侯昔微时,刀笔一小吏。

起依日月光,勋业高百世。

道大原不容,功高亦为累。

所以韩彭徒,累累就庖胾。

萧何于是时,身任天下寄。

坐安刘帝心,赖有东陵计。

东陵固明哲,避地有深意。

此物原不凡,世俗岂知味。

此味当自知,未可语儿辈。

形式: 古风

食瓜二首(其二)

元和数才子,例指到元白。

香山诋中奄,进寸辄退尺。

元侯躐要涂,崔子实卵翼。

两公贤与愚,何啻白与黑。

二武有直气,诋评恣呵斥。

苍蝇从何来,污我盘中食。

想像怀昔人,抚几三叹息。

形式: 古风

游衡廊山山中有梁武帝杯渡禅师像

瀛渤从来是一沤,何妨飞锡到中州。

解将瓶钵横云海,懒向秦淮障逆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