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上海喜晤陈伯严》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夜相遇的情景,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首联“飒飒秋风夜气深,照人寒月肯来临”,以飒飒秋风和寒月渲染出夜晚的清冷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寒月虽冷,却也愿意照亮这孤独的夜晚,象征着友情的温暖与慰藉。
颔联“矶头黄鹄重相见,海底鳗鱼未易寻”,通过“黄鹄”与“鳗鱼”的比喻,表达了对旧友重逢的喜悦与对难以寻觅的某些事物的感慨。黄鹄是稀有的鸟类,象征着难得的重逢;而鳗鱼在深海中不易被发现,隐喻某些珍贵事物的难寻。
颈联“大地山河悲缺影,中年丝竹动欢心”,诗人将个人情感投射到更广阔的天地间,感叹大地山河因缺少某些重要人物或事物而显得悲凉,同时在中年之际,丝竹之音能激起内心的欢愉,反映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尾联“横流何处安身好?从子商量抱膝吟”,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定,诗人自问何处才是心灵的归宿,最终选择与友人一同抱膝长吟,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又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兼外交官的独特情怀。